第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9月14日 星期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上接01版)17个智能水肥一体化应用示范基地、3座国家级自动气象站、35个气象信息服务站……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3%以上,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实现了以提高粮食产能保障粮食产量的目标。

我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了地力和粮食产量,也让农民种地底气更足。“虽然去年洪涝导致小麦晚播、今春遭遇干旱,但由于灌溉设施完善且智能化程度高,今年小麦亩产达1500斤,大丰收!”在郾城区16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种植大户赵哲峰介绍。

郾城区16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是我市打造的高标准农田“升级版”。明年,我市将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谋划2023年—2025年建设总投资27亿元、占地73万亩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随着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我市农业抗风险能力不断提升。尤其在今年极端干旱天气情况下,我市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开展抗旱保秋工作,为秋粮丰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近日,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介绍,目前全市高标准农田粮食作物机播率和小麦、玉米机收率均达100%。在小麦、玉米生产关键环节,我市大力推广机械深松、精量播种、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等技术,提高了粮食生产的综合机械化水平。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