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为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今年4月,省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创建“五星”支部引领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5月20日,我市召开“五星争创、四级联动、全域提升”行动暨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动员会,吹响了全市村(社区)“五星”支部创建的冲锋号。目前,“五星”支部创建进展如何?“五星”支部创建带来了什么变化?本报今日起开设《推进“五星”支部创建 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栏目,报道我市开展“五星”支部创建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李丽娟 朱 红
产业兴旺星、生态宜居星、平安法治星、文明幸福星、支部过硬星,星星关系乡村振兴;兴产业,重生态,保平安,促和谐,强班子,村村竞相夺“星”、晋位出彩。
全省“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将创建工作和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整顿作为夯实基层党建基础、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总抓手和主引擎,统筹谋划、凝聚合力,推动各项工作走深走实、有形有效,为全市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提升站位 系统化推进
我市坚持高站位、系统化推进“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创新实施“五星争创、四级联动、全域提升”行动,即通过市、县、乡、村统筹联动,持续深入大抓基层、大抓支部,带动全市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整体跃升。
8月17日,市委书记刘尚进带队深入各县区(功能区)农村、社区开展“五星”支部创建集中观摩,既看“五星”支部创建村,也看软弱涣散村,并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现场打分、讲评排序。
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市委书记刘尚进多次听取创建工作汇报并作出批示,明确县、乡、村三级书记及行业部门负责人为本区域、本系统创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创建”的工作格局。
截至目前,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吕娜深入县区调研“五星”支部创建工作16次;全市8个县区(功能区)党(工)委书记到拟争创“五星”支部的村(社区)开展调研68次,带头研判问题,现场交办任务236项;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带队遍访拟争创“五星”支部的村(社区),协调解决户厕改造、黑臭水体整治等突出问题109项。
强化培训 精准式赋能
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我市坚持大学习大培训大练兵大提升,全面提升乡、村两级抓创建、促创建的能力和水平。
集中培训。组建“五星”创建宣讲团,分5期对乡(镇、街道)党务工作者、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软弱涣散村(社区)派驻干部等开展集中培训。
精准培训。采取“县区点单、组织部门派单、讲师团接单”的形式,累计培训党员干部5300人次。截至7月30日,全市已完成乡、村两级干部全员培训,培训时长均不低于5天。
外出学习。6月中旬,组织全市14个拟争创“五星”和8个有望冲击“五星”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以及各县区(功能区)组织部门负责同志,赴濮阳、新乡两地考察学习。
比武练兵。以“五星争创 兵支书在行动”为主题,我市举办“出彩吧·支书”大比拼活动,进一步激发“比”的劲头、“干”的动力和“超”的意识。召陵区委书记带队,每月围绕“五星”支部创建选择一个主题,开展集中观摩活动。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创“星”类别,组织村党支部书记打擂比拼,并对优胜者奖励3万元~5万元党建工作经费。
协同作战 机制化落实
我市认真落实省委“13710”工作法,建立五项机制,整合力量,协同作战,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一办七专班”机制。整合18个市直部门力量,组建市创建工作办公室和“支部过硬”“产业兴旺”“宜业兴业”等七个工作专班,明确“一星一专班”“一星一方案”,上下联动、协同作战。
逐村体检机制。市创建工作办公室带领各专班,从7月中旬开始,对所有争创“五星”和“成建制派”的村逐一实地蹲点调研,逐村把脉会诊,每村研判查找问题均在40个以上。
“周交办、双周讲评”机制。结合市委、市政府“周交办、月讲评”工作,听取一两个牵头单位工作情况汇报,每双周讲评并通报各县区、各专班工作推进情况,交办下一步工作任务。
“清单式”推进机制。各县区(功能区)建立县、乡、村三级任务清单,明确每月、每周干什么、干成什么,做到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
考核激励机制。市级层面制订奖励办法,对获评“五星”支部的村(社区)市级配套奖励10万元工作经费,对获评“四星”的奖励5万元工作经费;把“五星”支部创建作为“三结合”示范乡(镇、街道)评选、乡(镇、街道)季考核奖惩激励的重要内容,纳入高质量党建考核体系,以考压责、以考促建、以考提质。
靶向施策 整治“软”“散”
针对软弱涣散村,我市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围绕“怎么帮”“怎么干”“怎么管”等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分析,统筹力量,因村施策,综合整治。
深挖“病根”。各县区(功能区)按照“有能力、有办法、能解决问题”的标准,选派精兵强将驻村调查,摸清症结所在。市委组织部牵头成立5个暗访督导组,逐村(社区)督查指导,摸清实情。
下准“药方”。各县区(功能区)组织部门牵头,联合纪委监委、统战、政法、信访等部门,采用“一支部一方案、一问题一对策”方式,“解剖麻雀”式制订整顿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整改时限。截至目前,全市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成建制派”书记结合实际,合计争取资金8000多万元、谋划项目56个,全力破解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等难题。临颍皇帝庙乡坡高村“成建制派”书记任振山,充分发挥县城投公司职能优势,整合土地、资金等要素,计划建设占地65亩的集体经济工业园,每年可增加村级集体收益50万元以上。
压实“担子”。将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情况作为“周交办、月讲评、季考核、半年观摩、年终述职”的重要内容,压实各级书记责任。每月月底,组织各县区通过交叉互评的方式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进行打分排序、全市通报,督促整顿工作用真劲、动真格、见真效。
精准的措施,有力的保障,促进了全市“五星”创建工作的快速推进。各村(社区)党组织在创“星”过程中,对标对表,补短板、强弱项,争先创优、夺“星”晋位,以创建工作优异成绩书写乡村振兴、出彩河南的漯河精彩答卷。目前,全市农村已有拟争创“五星”支部12个、“四星”支部97个、“三星”支部322个、“二星”支部690个、“一星”支部8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