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9月15日 星期

无标题


(上接01版)嘉奖一线招商人员,聘请“漯河市招商大使”。出台《漯河市开放招商实施方案》《漯河市招商引资工作推进机制》,修订完善《漯河市招商引资考评办法》,建立招商引资“周动态、月通报、季讲评、年终考评”等督导问效机制。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和“二分之一工作法”,各级职能部门坚持全程参与招商引资,各级招商队伍实施长效化、专业化招商。“十三五”期间,市、县(区)党政“一把手”带队赴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闽东南等重点区域,累计开展招商活动590余批次;各级招商小分队高频率、大密度外出找线索、谈项目,先后促成一大批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形成了市县联动、广泛参与、专业攻坚、共促落地的良好招商格局。

“三链同构”成效显著,精准招商新招频出。“三链同构”成就新辉煌。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链同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谋划实施“六个打通”,持续推进“六项举措”,推动全市食品产业朝着打造3000亿级以上的食品全产业链、5000亿级以上的食品产业生态的目标奋力冲刺。图谱招商蹚出新路子。围绕培育和打造“1+8+N”现代产业体系,分区域、分行业绘制成《漯河市食品产业链招商图谱》及20套细分领域产业链招商图谱,为全市精准招商提供科学依据,有效破解了产业定位同质化、招商盲目化等突出问题。《经济日报》对此进行了深入报道。“云招商”增添新动能。积极克服疫情不利影响,通过密集“云推介”、广泛“云对接”、开展“云签约”等方式,将招商引资工作变“面对面”为“屏对屏”、“手牵手”为“线连线”,把招商阵地由线下转移到线上,实现招商工作数字化、线上化。在今年为期50天的“云招商·添动能”活动中,全市累计开展“云招商”系列活动336批次,新掌握招商线索270条,对接推动项目378个,签约产业项目63个,投资总额达424.1亿元。

承接转移质效提升,漯河“朋友圈”越来越大。变区位交通优势为枢纽经济优势,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水平。漯河经北部湾港至泰国的国际货运班列开通,成为河南首条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班列。周漯平高速(漯河段)、平漯周高铁(漯河段)前期工作全面展开,漯河港开港复航,建成“公铁水”立体交通网,漯河市直通长三角的重大交通战略蓝图逐步实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持续做大“合作共赢”朋友圈。积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欧洲国家使领馆经济商务参赞及境外侨商组织的对接联络,积极招引跨国公司、国际巨头。截至2021年,与我市有经贸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25个。抢抓产业转移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项目。紧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闽东南、川渝等重点区域,设立漯河市驻上海投资服务中心、漯河市驻北京招商联络处等市、县两级驻外招商机构34个,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行业10强、上市公司,积极吸引境内外资金,大力承接产业转移项目。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全市实际利用境外资金48.4亿美元,同比增长37%;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259.2亿元,同比增长53.8%;累计引进颐海海底捞调味料、盐津铺子河南基地、建泰科技工业小镇等10亿元以上项目151个,华润怡宝中部基地、协鑫新能源产业链等国内外500强、上市公司、行业龙头投资项目147个,引进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数量、质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开放平台日趋完善,产业集聚区发展提档增速。过去十年,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影响力持续提升,特别是食博会实现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型后,策划水平、组织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日益提高,实现了从服务企业到引领产业的功能升级,已成为我市开放招商的重要平台,促成市政府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食博会已成为涵盖食品全产业链条的知名行业会展,年均约800家企业参展。在2018中国会展产业评选活动中,食博会获得“改革开放40年,40个品牌展览会”和“十佳特色展览会”殊荣。中国(漯河)电子商务产业园成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双汇公用型保税仓成为全省首家公用型冷链保税仓库;漯河港开港通航、漯河海关开关运行、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在加紧申建;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进入全国百强,成为我省第二个挺入全国百强的国家级经开区;临颍、舞阳两县产业集聚区升级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沙澧产业集聚区升格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这为我市更好融入“双循环”提供了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漯河首创”全省瞩目。投资促进政策持续完善,先后出台《关于坚持“三链同构”着力打造完善丰满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的工作部署》《关于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若干规定》《漯河市支持工业经济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办法》《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产业政策,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取消调整行政职权47项,“一证通办”获得国家级“2020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建成全省首个地市级“互联网+监管”平台,开发完成全省首个电子营业执照线下应用场景,食品药品经营“多证合一”改革在全省率先启动,企业开办时间缩减至1天,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量居全省第一。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居全省第六位。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信用监测评价中跃居第25位、持续保持全省第一,成功创建国家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工作推进机制持续完善,建立重点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城建交通工程三个市政府周例会制度,一大批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用地、环评、融资、拆迁、技改等方面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