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在大力发展“数字农业”的同时,我市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9个,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402个,招募特聘农技员(防疫员)83名,科技示范辐射带动农户9740余户。组织农技专家开展一次走访活动、举办一场技术培训活动、推广一项农业技术、挖掘一批乡土人才、取得一项研究成果。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2021年新培育粮食作物品种3个,创新农业主推技术15项,全市良种覆盖率达100%,粮食生产中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5%以上。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加快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机推广应用。全市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0451台、联合收获机械8995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6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31个百分点),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大力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的组织化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农民合作社发展到4286家,其中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社分别为14家、26家和169家;家庭农场发展到1766个,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6个。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量大、从事生产管理等经营活动的青壮劳力不足的状况,积极培育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主体。通过实施农机综合补贴项目、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小麦“一喷三防”项目、配方施肥项目等,扶持一批装备先进、技术实力雄厚、服务意识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资经营门店、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积极开展农资供应、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等多元化、全过程服务,有效解决农户生产经营困难,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截至目前,全市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发展到2000多个,其中农机服务组织196个、植物保护服务组织89个,农民种粮实现从“挥汗如雨”到“点单种田”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