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9月21日 星期

召陵区“三项机制”化解问题保民生


“赶快进屋,今晚就在俺家吃饭吧,红薯秆炒豆皮、苞谷糁稀饭。”9月9日晚上6点半,在漯河市召陵区中山路与滦河路交叉口东北角天明第一城小区15号楼1106户,满面笑容的吕贺灯打开防盗门,饭菜香味溢出屋外。

得知记者的采访意图,吕贺灯转身回屋拿出自家的“宝贝”——不动产权证书,上面显示房屋总面积100.78平方米,“为了这个红本本,我们一家人可是等了两年多!”

今年27岁的吕贺灯是召陵区老窝镇人,经过自己的努力打拼,2018年年初在市区买了房子,将父母、妻子和孩子接到市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然而,乔迁新居的欣喜之情尚未消退,一条消息如一瓢冷水当头浇下:小区内的1号、8号、10号、12号、15号楼的466套房产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规划改变,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

这意味着几十万元买的房子没有了“名分”。于是,满怀忧虑的吕贺灯和其他业主一道与天明房产公司交涉,到区里相关部门投诉,一直未得到满意答复。

2021年11月,漯河市下发并实施《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办法》,召陵区高度重视,积极实行县级干部牵头包、属地和区直单位具体包、科级干部亲自抓的责任分包制度,探索实践“三项机制”,扎实推动各项问题楼盘化解措施落实落细。

在区委、区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吕贺灯于2022年3月22日拿到了属于自己的不动产权证。“心情跟坐过山车似的。现在和当初搬进新房一样开心,有了这红本本,一家人心里才踏实。这要感谢政府出面给咱解决难题。”吕贺灯站在自家客厅内,指了指窗外两条马路之隔的召陵区政府办公大楼说。

目前,天明第一城小区未办证的466套房产中,已经有近310套房屋的业主拿到了不动产权证,余下的因疫情或业主在外地等原因,不动产权证正在办理中。

(下转0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