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2年9月23日 星期

源汇区:改革创新绘浓彩 赋能领跑再加速


商贸物流产业发达,现代服务业繁荣。图为全市最大的城市综合体——昌建广场。

本报记者 焦海洋 摄

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发展。图为曙光健士医疗器械生产车间。本报记者 焦海洋 摄

智能制造产业异军突起。图为源德福科技机械臂冲压车间。本报记者 焦海洋 摄

党建引领,服务群众。图为居民在老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事。本报记者 王晓东 摄

“一乡一业”特色种植。图为非洲菊种植基地。

加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民风淳朴,文明和谐。图为百家宴活动现场。

中原水产种源现代产业园。 本报记者 焦海洋 摄

百城建设提质和城市双修工程深入推进。图为长申玉滨河风情街区一角。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源汇区委宣传部提供

■文/王会锋 版式/付广亚

“两河交汇惹人醉,半城秋色半城水……”近日,深圳客商张振辉在源汇区投资考察时对城乡宜居环境赞不绝口。环境宜居是源汇区各项事业十年非凡发展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源汇区广大干群凝心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各项事业取得骄人的发展成就。

2012年至2021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3%,2021年达到225.9亿元,是2012年的2.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7%,2021年达到41149元,是2012年的2.3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8%,2021年达到24231元,是2012年的2.6倍。源汇区先后荣获“全国医疗器械产业示范先导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区”等多个“国字号”金字招牌。

育产业强支撑 “三足鼎立”擎起区域经济盘

机械手臂动作精准,工人操作有条不紊,一条条流水线运转流畅,一批批精密过滤器成功下线……河南曙光健士集团年产6000万只精密过滤器项目车间正在赶订单。该项目是今年源汇区为打造医疗器械百亿产业集群新建成投产的项目之一。

源汇区牢固树立“谋划为先、招商为要、项目为王、落地为大”的理念,围绕“两基地一中心一融合”战略定位和“一城一谷一园一片区”产业定位,紧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商贸物流主导产业,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精准招商,建设了曙光健士工业园、大参林医药产业园、裕盛鑫隆集成电路产业园等总投资162亿元的重点项目56个,汇聚链上链下主导产业企业48家,打造了以曙光健士集团、大参林医药、国药控股为代表的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和以迪信通、源德福科技、有为光电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2021年,医疗器械及智能制造产业收入109.16亿元,源汇区被授予“河南省最具竞争力百亿产业集群”和“全国医疗器械产业示范先导区”等称号。

创新发展加速赋能。2022年,在库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家;河南乐通源德福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2021年度第三批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曙光汇知康从“新三板”到北交所主板转板。

持续推进商贸物流中心建设,促服务业提质增效。建成了全市最大的城市综合体昌建广场,持续推动交通路、南部新城、汉江路、长申玉等商圈、街区持续繁荣,汇集了全市70%的商业资源;三产服务业总量始终居全市首位,财税贡献2021年达5.89亿元,是2012年的2.63倍;豫中南汽贸服务产业园2021年销售车辆突破3万辆,是2012年的1.36倍;河上街和漯湾古镇两大景区魅力彰显,特色商业区成功晋升全省一星级服务业“两区”,文旅产业加快融合发展。

医疗器械、智能制造、商贸物流三大主导产业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犹如加速经济腾飞的三驾马车,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牢固支撑。

强基础抓治理 富民安民筑和谐

“小区由乱到治,离不开街道和社区的帮助及支持,也离不开党员的付出。现在,环境好了,居民住这儿舒心了,我们的付出也值了!”受降路社区滨河春天小区党支部书记曾国良说起小区的喜人变化,很是自豪。滨河春天小区是老旧小区,居民对基础设施老化、毁绿占绿、私搭乱建等现象一度怨声载道。小区成立“红色物业”,18名党员义务加入,对环境进行彻底整治,得到142户居民的称赞。按照“党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模式,实现全区106个专业化小区、202个“三无”小区“红色物业”全覆盖,探索出“红色物业”引领基层治理的“源汇模式”。

源汇区坚持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树牢“大抓基层、大抓支部”鲜明导向,动态整治软弱涣散村52个,建设“红映曹店”“顺河红港”等23个基层党建示范点,党组织活动场所“空白村”和集体经济“空白村”实现“双清零”。全区19个社区、79个村实现“云”服务管理,“智慧党建”工作在全市创出经验;探索出网格化管理、“红色物业”、“民呼我应‘96771’”、“四单制”等“党建+治理”管理服务模式,蹚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子。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源汇区以三产融合为路径,以现代农业建设和乡村建设为抓手,实行“1259”工作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紧盯“农、食、文、旅”融合,做好“渔”文章,打响“农”品牌,发掘“古”底蕴,着力构建“一环两带三区”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持续优化农村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布局。创建国家级森林乡村1个,省级旅游特色村1个、示范村11个,省级“四美乡村”8个,成功打造了“古韵半坡”“幸福前朱”“水韵小曹”“红映曹店”“贤耀陶桥”“幸福宋庄”等33个各具特色的乡村品牌,构建了“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村村各不同”的发展格局。

依托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和“十百千万”工程,大力创建“1+3+6”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各类农业合作组织100家;全区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达11个;建成高标准农田6.1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0.6万吨以上,实现“十连增”;全年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3.7亿元,营业收入达3.1亿元;成功创建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培育了澧河青虾、小村铺有机萝卜等多个品牌,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强保障惠民生 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如今,源汇区城乡林荫绿水相映、高楼鳞次栉比、街道宽阔整洁……构成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十年来,源汇区始终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民生支出达10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3%,不断加大对交通、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的实惠。

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促城乡融合发展。启动实施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项目11个,建设河上街古镇、神州鸟园、漯湾古镇、长江国际广场、长申玉、昌建广场等沿河景观带和风情街区,打造城市新地标。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2012年的16平方公里扩大到2021年的2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70.42%,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改造393个老旧小区、637条背街小巷;新建街头游园15个;改造提升22条区管道路,新建骊山路、太行山南路等3条道路;深入开展城市治脏、治乱、治污专项行动,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历史最优,加快唐江河水系建设,生态宜居文明城区魅力彰显。

实现2365户4904名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深入实施乡村道路畅通、绿化、亮化工程,改造户厕2.4万个,新修农村公路338公里,被评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2012年以来,新增就业10.1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81笔4.22亿元,促进10084人就业、再就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5929元增长至2021年的34644元。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村级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教育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新建、改(扩)建学校24所,城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获得“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区”“河南省社区教育示范区”等多项荣誉称号。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实现养老服务全覆盖。统筹发展和安全,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精准落实。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保持全区“零感染”。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安全生产工作居全省前列,被评为“全市平安建设考评优秀等次县区”。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们将紧紧围绕省委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创先进’的目标要求,找准工作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以政治为统领、以创新聚动能、以项目强支撑、以改革增活力、以实事惠民生,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源汇区委书记王奇山信心满满地说。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