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震
“利用5G技术发展智慧农业,打造大田物联网,开展智能化精准作业,建设实行麦椒套作模式的创新发展示范区……”“聘请省、市农科院的专家,打造农业现代化服务平台,打通大农业全产业链,实现多方共同发展……”9月21日至22日,在“漯开杯”河南省2022年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大赛决赛现场,我市选手、河南省颍山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偌飞和漯河市金秋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崔顺梅,介绍了各自创业创新的亮点。
9月21日至22日,由省农业农村厅、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乡村振兴局、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联合主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承办的“漯开杯”河南省2022年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大赛决赛在经济技术开发区职工之家举行。大赛评委会分别评出初创组、成长组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7个和优秀奖若干个。同时,10家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
本次大赛,我市共有21个项目参赛,是全省参赛项目数量最多的省辖市。我市参赛项目涵盖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涉及产业类型和经营内容包括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社会化服务等。
我市参赛项目多,获奖项目也多。临颍县推荐的河南省颍山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智慧农业创高效 三产融合富乡亲”项目获初创组一等奖。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荐的“创新种业金秋乐 联合运营产业化”项目、召陵区推荐的河南禾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退伍兵当上了‘种地王’”项目、舞阳县推荐的东红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欢歌连年丰”项目,分别获成长组二等奖、初创组三等奖和成长组优秀奖。市农业农村局获优秀组织奖。
大赛组委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对我市参赛项目给予高度评价,称赞我市入围决赛的项目质量高、发展前景好,农机农艺结合紧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对我市的组织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早在2016年,我市就出台了《漯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建立了“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四位一体的培育制度体系,一大批富有创业热情的新时代农民扎根农村,不断探索创新,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