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10月8日 星期

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幸福指数


太行山路小学。本报记者 焦海洋 摄

■本报记者 陈全义

民生福祉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过去的十年,我市把民生保障和改善作为重中之重,发展的指针始终指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十年,是发展与民生和谐共振的十年,是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居民幸福指数大幅攀升的十年。财政民生支出保持在70%以上,居民幸福感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十年来,我市切实办好民生实事,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让广大群众共享现代化漯河发展新成果,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荣誉感更加强烈,让民生有“温度”、幸福有“热度”。

今年前8个月,我市省定、市定重点民生实事进展顺利。在省定重点民生实事年中考评中,我市承担的13项省定重点民生实事任务有8项工作单项考评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截至8月底,34项省定、市定重点民生实事(省定重点民生实事全部纳入市定重点民生实事)中,14项提前完成,9项推进较快,10项正常推进。

教育:奠基幸福人生

9月30日早上7时40分,太行山路小学大门两侧,家长把孩子送到排队地点后离去,学生自觉排队有序入校。送学生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家在淞江芳园西区,孩子今年上二年级。“我们小区的孩子,前几年在入学时遇到不少困难。去年,我们正好赶上太行山路小学开始招生,孩子就近有学上,这是市里办的大好事。”李先生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努力把孩子们的事情办好,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广大市民的共同期盼。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日益凸显。立足破解全市中小学“入学难”和“大班额”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18年下半年,我市谋划确定了三年新建、改(扩)建20所中小学的工作目标,掀起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中小学校建设高潮,三年新增学位5.2万个,彻底解决了“大班额”问题。

与此同时,我市组建了漯河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漯河三中教育集团、漯河小学教育集团、漯河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等40个教育集团,有效整合教育资源,通过强校带动、名校办分校、选派明星校长等措施,提升办学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当前,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水涨船高”,优质普惠性幼儿园供需失衡问题逐渐凸显,建设更多面向大众、质量可靠的幼儿园,成为众多家长的期盼。我市高度重视公办幼儿园建设,坚持20所中小学校与幼儿园建设同步推进,切实解决幼儿“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实施幼儿园提质工程,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9所,新增学位10670个。为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落实,我市紧盯目标,实行“一园一策”,坚持“清单化”管理、“数智化”监测、“精准化”督办,多措并举,靶向发力,压茬推进,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加速推进新建、改(扩)建项目,普惠性幼儿园建设进入快车道。

今年秋季开学时,全市12所新建公办幼儿园中,5所投入使用、5所主体完工、2所在建,完工率83%;27所改(扩)建公办幼儿园中,16所投入使用、11所主体完工,完工率100%。全市新增公办学位9200个。

(下转0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