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2年10月9日 星期

丹江碧水润沙澧 南水北调泽万家
——市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十年建设纪实

■文/图 董志刚 徐会敏

黄龙湿地公园生态补水

市民对水质赞不绝口

南水北调分水口管理房

南水北调建设期输水管道吊装

南水北调运行管理值班值守

南水北调管线日常巡查维护

我市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于2012年开工建设,从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10号、17号分水口向市区、舞阳县和临颍县8个水厂供水,年分配水量1.06亿立方米。其中,市区5670万立方米、临颍县3930万立方米、舞阳县1000万立方米。通水以来,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运行平稳,累计供水突破5亿立方米,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维护中心先后获得全省“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先进集体、省级节水型单位、市级无烟单位等荣誉称号,“南水北调惠民生 水润沙澧党旗红”党建品牌被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命名为市直机关第三批党建品牌,党支部被评为“过硬党支部”。

十年来 工程建设攻坚克难

我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征地拆迁点多、线长、面广,沿线穿越8处铁路、12处省级以上公路和15处河道,征迁涉及临颍县、舞阳县、源汇区、召陵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6个县(区)18个乡(镇)130个行政村,征用临时用地9503.5亩、永久用地71亩,专项迁建717项,工程静态总投资约14.9亿元。面对艰巨任务,市委、市政府和工程建设者迎难而上,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征迁、刚性政策、亲情操作”原则,市党政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并现场调研,分管领导坚持靠前指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公安、电力、土地、交通、水利、环保、城市管理等部门全力配合,在征迁过程中联审联批,确保各种手续快速、及时办理;各级领导本着对征迁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五加二”“白加黑”工作,奋战在征迁一线;省、市领导多次深入一线调研指导工作,组织召开现场会、推进会、协调会,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问题。为确保实现按期通水目标,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维护中心倒排工期、量化考核,重点攻坚、全速建设;建设者冒严寒、战酷暑,脸上的汗水和灰尘交织在一起……他们说:“按时通水,我们和时间赛跑。”

做好配套工程验收工作是水利基建程序的重要环节,是推进我市南水北调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维护中心高度重视配套工程验收工作,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的工作思路,选取源汇区作为县级征迁验收试点,通过与各县区相关人员交流互鉴、总结经验,探索建立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档案整理工作机制。在合同变更上,积极向省建管局汇报标段遗留问题,并邀请省建管局先后组织开展了17批次的合同变更联合审查。目前,累计完成合同变更审批项目154项,占目标台账142项的108%,变更增加金额4968.5万元。邀请市档案局专家对档案收集整理工作作全方位指导,圆满完成39个标段档案资料收集成卷任务,形成工程档案3852卷、照片29册、竣工图纸82卷。针对监理延期费用这块“绊脚石”,与监理单位开展一轮又一轮协商谈判,最终圆满解决问题,加快了工作进度。为妥善处理管理处(所)验收中暴露出的4起施工承建单位合同和劳务纠纷问题,多次组织矛盾双方协商谈判,有效化解了信访矛盾。目前,我市配套工程验收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受到省水利厅领导的高度赞扬。

十年来 工程运行安全平稳

始终把工程供水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做好年度用水计划编制工作,制订月水量调度方案,结合各主要调度对象每周报送调度信息。建立水量调度信息监管分析机制,确保调水精准高效,实现调水供需平衡。规划建设南水北调供水工程、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生态补水工程,将供水管网延伸覆盖至乡镇,改善农村饮用水水质,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着力参与国家现代水网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地下水压采和水源置换工作,全面提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强力推进工程运行安全不放松。组建市区、舞阳、临颍三个管理所,配齐建强管理队伍,构建中心、管理所、现地管理站三级管理体系,健全运行管理、工程巡查、防汛备汛、安全作业等规章制度,在工程沿线设立警示牌、标志桩。构建双重预防体系,实现了在线监管和手机APP排查隐患。加大南水北调工程宣传保护力度,持续做好120公里管线维保工作,依法制止和打击非法穿越、邻接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行为,保证工程运行安全,稳定发挥工程效益。强化对极端天气的认识,全面落实防汛应急预案和安全度汛方案,加快修复水毁工程,着力提升南水北调工程安全度汛能力。

守好水质安全这条调水底线,建立水质保护长效机制。依靠自动化监测系统,明确检测指标、检测频率和评价标准,管理站值班人员24小时值守,随时掌握水质情况。加大对水中藻类的防治力度,定期对水质进行全面“体检”,确保南水北调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以上。依法打击在南水北调管线保护范围内建设高污染企业行为。

十年来 工程效益持续彰显

社会效益显著。自我市南水北调正式通水以来,丹江水通过一个个分水口、水厂,以及无数条地下输水管线,奔向城乡的工厂企业,流向千家万户,供水总量逐年增加。目前,我市已建成的9个水厂中8个水厂使用南水北调水,丹江水占比超90%。供水范围覆盖临颍县、舞阳县、源汇区、召陵区、郾城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受益人口达122万。通水以来,丹江水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或优于Ⅱ类水平,Ⅰ类水质断面比例80%左右,改善了群众饮用水水质。

助推我市经济高速发展。优质的丹江水提高了我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解决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不匹配的痛点。在农业发展方面,化解了城市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的矛盾,推进了绿色养殖、湿地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加快了我市现代化农业进程。工业方面,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了产品的口感和质量,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为我市打造国际食品名城提供了水源保障。目前,我市双汇万中禽业、卫龙食品、太古可口可乐、统一食品等企业都用上了丹江水。

助力生态环境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南水北调工程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工程生态补水效应,与省南水北调办、燕山水库等多部门协调,通过南水北调干线10号分水口门4座退水闸向我市沙河、澧河进行生态补水;利用南水北调中线17号分水口门,建成了临颍县黄龙湿地公园、黄龙渠、五里河、荷塘湖区和桃花潭湖区等水系景观项目,打造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全新景观,改善了生态环境,带动了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截至目前,我市累计接受生态补水5000万立方米,回补了地下水,修复了水生态,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群众称赞。

奋马扬鞭正当时,乘风破浪谱新篇。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维护中心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指示精神为引领,以实施“五水综改”“四水同治”为契机,以饮用水地表化为切入点,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统筹推进农村供水实现南水北调水与地下水的水源置换工作,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