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为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六个必须坚持”并进行了深刻阐释。这“六个必须坚持”是在新时代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本的政治立场、独有的精神气质和科学的思想方法,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其深刻内涵。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理论创新的价值取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我们坚持人民至上,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就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是理论创新的基本立足点。自信是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练就的精神气质,自立是我们党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贯穿党的百年奋斗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我们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转化为具体的、生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实现了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跃升。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百分之十八点五,提高七点二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三万九千八百元增加到八万一千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自信自立,用中国理论指导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实现中国理论升华。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原则方向。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体现了“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在要求。我们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有力推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创新的理论指导实践,完成了新时代十年的“三件大事”,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不断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是理论创新的主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我们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是理论创新的思想方法。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基础性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我们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质量大幅提升。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就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增强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理论创新应有的大党格局。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中国共产党不仅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献计献策,还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全面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赢得广泛国际赞誉。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就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真理,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推动造福人民的伟大实践,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作者单位:中共漯河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