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富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文化自信自强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就没有真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就没有真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明确方向、鼓舞斗志。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离不开文化发展道路的选择与笃行,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因此,需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自强。这就使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成为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我们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了诸多历史性成就,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正能量。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再次强调指出: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并将其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要条件。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必须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作为始终如一的政治坚守,笃定前行,才能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辉煌。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为文化自信自强提供了理论支撑,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国际视野与格局,也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和精神风范,为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遇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提供了先进理念与智慧源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就是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必须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协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组成的有机整体。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协同发展。我们要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与科学社会主义主张相一致的文化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融通起来,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要充分挖掘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蕴含的时代精神,特别注重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使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文化共振,激发协同效应,形成文化合力,共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必须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文化成果为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在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必须注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新的文化业态发展,不断创造新的文化样式,要着力于文化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产出更多健康优质的文艺作品,形成强大的文化创新创造生力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保持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自强。
作者单位:中共漯河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