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链接
巩芸,中共党员,市六院(市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兼CCU主任、副主任医师。她是河南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分会首届心力衰竭学组委员,漯河市心脏康复分会常务委员。她先后进修于北京阜外医院心衰病区、北京安贞医院急危重症病区,擅长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及老年病的诊治,在治疗心血管病急危重症及终末期心衰上具有丰富经验。
近日,市六院(市心血管病医院)收治了一名76岁的男性患者。近一个月来,患者稍微进行活动就会出现闷喘、气促的症状,伴有腹胀、食欲减退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
患者入院后进行了心电图和心脏彩超辅助检查,结果显示其心脏上有一个2厘米的“洞”,致使右心超载,并发心律失常。根据患者症状及检查结果,市六院心内科医生明确其病症为心衰,病因为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在给予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纠正心衰、抗凝预防栓塞等治疗后,患者心衰症状缓解、病情稳定,拟择期对其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
什么是房间隔缺损?
“心脏就像是一个大房子,有四个房间,分别是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心肌就像墙壁,心脏瓣膜就像房间的门,血管就像房间的水管。房间隔是分隔左、右心房的中隔组织。”市六院(市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兼CCU主任、副主任医师巩芸解释说,房间隔缺损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房间隔的发育、吸收和融合出现异常,导致左、右心房之间残留未闭合的缺损,是成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房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缺损大小、分流量多少,轻者无症状,分流量大则症状出现早。体循环缺血表现为消瘦、乏力、多汗、气促(特别是在运动时);肺循环充血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热、咳嗽、咳痰等)、心力衰竭(胸闷、气喘、心悸、呼吸困难)。绝大多数病人40岁以后症状加重,并经常出现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衰表现,也是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
临床上相关辅助检查有胸部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等。治疗方式采用介入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巩 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