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漯河西环、107国道与西环连接线正式通车。图为通行在漯河西环线上的车辆(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焦海洋 摄
■见习记者 高雪茵
中原食品实验室挂牌运行,助力我市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卫龙美味港交所上市,为我市食品产业增添夺目光彩;漯湾古镇及沙澧河文化风光带提升工程项目,进一步丰富了我市文旅内涵;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活动在临颍县成功举办……今年2月份以来,我市围绕省委“十大战略”与漯河实际深度耦合,扎实推动一批重大标志性、引领性项目和重大工作、重大改革部署实施并落地见效,现代化漯河建设前进的步伐愈发铿锵有力。
实施“十大战略”是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新阶段新特征,根据新形势新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于我市而言,大力实施“十大战略”,是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融入郑州都市圈的生动实践,是为全市长远发展锻造优势、夯实根基的具体举措,为加快推动现代化食品名城、创新之城、幸福之城建设注入了鲜活动力。
用好关键招数提供支撑
“‘十大战略’把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放在首位,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足见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性。”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9月22日,由我市主导建设的中原食品实验室正式揭牌运行,“实验室+研究生院+孵化器+中试基地+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的全产业链科研转化体系逐渐形成。此外,我市紧抓人才引聚,统筹实施“百优计划”人才云招聘、倍增企业、高校升本等专项引才行动,常态化开辟招才引智绿色通道,进一步夯实了现代化漯河建设的智力支撑;做优生态内涵,在全省率先出台创新生态评价办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2021年度,创新创业活跃度指标考核位居全省第四。
在这个万物皆“数”的时代,数字化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市不断加快数字产业发展,引进豫信电科、南威软件、四方伟业等龙头企业,形成数字产业集聚发展态势;以数字赋能产业发展,双汇入选全省第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双汇“5G+智能车间”、卫龙“5G+制造云工业互联网项目平台”等入选全省5G重点项目,临颍县“5G+智慧辣椒种植”模式大大提升了农业数字化水平。
不进则退,不走出去必退。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充分展现了我市对外开放的理念和姿态。主动服务和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开通漯河—北部湾港—泰国(林查班)国际班列,进一步打通了我省经北部湾港出海的便捷大通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放管服效”改革中,努力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有诉即办”等重点工作,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我市位居第五。
聚焦重点领域精准发力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全面实施“十大战略”,既要着眼全局长远谋划,又要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围绕现代化漯河建设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一棒接着一棒干,一幅宏伟画卷徐徐展开……
亭台楼阁、曲径回廊……建成后的漯湾古镇,成为我市文化旅游的新地标。(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