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12月30日 星期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上接01版)积极推动人才、资金、项目向全市结对共建村倾斜,将派出单位部门优势、行业优势转化为驻村帮扶的整体优势,形成驻村帮扶工作的强大合力,引领广大驻村第一书记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2021年,全市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协调项目十余个,累计投资2000万元,为集体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两名第一书记被评为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全国乡村振兴(扶贫)系统先进个人,9名第一书记荣获省级表彰。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开展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八大专项行动”,坚持组织、干部、人才“三个轮子”一起转,从夯基垒台强基固本、“尖兵”作用发挥提升、党建资源力量下沉、人才智力组团帮扶等8个方面,明确35项具体措施,进一步汇聚攻坚之势。召陵区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黄海霞,舞阳县辛安镇刘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士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临颍县委组织部、舞阳县扶贫办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补钙铸魂 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为基层党员上党课,不仅是上课这么简单,还要注重结合实际,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基层党员的需求结合起来,既要讲好党的方针政策,又要解决基层党员遇到的实际问题。”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一堂堂鲜活的党课在各乡(镇、街道)开讲,是我市组织“党史宣讲团”送课下乡,打通农村基层党员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的生动实践。

一堂堂党课、一场场宣讲搬到村室广场、田间地头、企业学校,拉近了与基层党员群众的距离,促进了政策宣讲学深抓实,引导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百姓宣讲直通车”“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进基层”活动的作用,组织节目创作人员精心编排文艺节目,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快板、相声、戏曲等文艺节目宣传党的理论政策。漯河医专成立“漯医红船”大学生红色教育公益宣讲团队,深入结对帮扶村开展宣讲,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更多力量;郾城区伊坪小学利用周末组织教师志愿者到社区、公园开展党史宣讲活动……一系列有特色、接地气的宣讲活动,受到群众欢迎。

固本铸魂,才能擎旗奋进。“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是最直接、最管用的学习方法。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建立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第一议题”制度。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确保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同时,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双重组织生活等基本制度,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夯基垒台 锻造坚强战斗堡垒

12月14日,在郾城区裴城镇卫生院会议室,以“共创‘五星’、共谋振兴”为主题的驻村工作座谈会正在进行。裴城镇、新店镇的新任驻村第一书记就驻村工作开展情况、单位作用发挥情况、存在问题、下一步打算等进行交流。按照省委关于驻村第一书记轮换工作部署和全省深化驻村帮扶工作会议要求,市委对全市2020年3月前派驻的第一书记进行轮换。广大驻村队员入村后,聚焦“五星”支部创建,在派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帮助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为民办事服务,受到群众欢迎。各派出单位认真落实“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的要求,发挥后盾作用,助力“五星”支部创建,共谋乡村振兴。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临颍县新城街道邢庄村党委围绕支部过硬建设广泛开展“干什么、怎么干”大讨论,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拉高标杆、创新思路、集中力量、整合资源,进一步梳理特色产业,筑牢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带动周边村一起发展。召陵区东城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立足“一村一品”,不断引进产业项目,深挖乡村资源潜力,切实增强农村党组织自我“造血”能力,让党建引领为“产业兴旺星”创建赋能。我市以“五星”支部创建为统揽,采取“联动推、开会评、现场比、实地督”形式,实现村(社区)党组织争星晋级,形成“三星”支部成片、“四星”支部增加、“五星”支部不断涌现的局面。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鲜艳的旗帜。实施“百名头雁、千名雏雁、万名先锋”育强工程,开展履新起航“六个一”行动,征集、领办“开门一件事”2800多件次;成功举办3期“出彩吧支书”大比拼活动,搭建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比学赶超交流平台;依托国家开放大学和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历教育”计划,首批620人结业并取得合格证书。开展“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每年年初对全市基层党员上党校进课堂全培训进行安排,制订详细培训计划,开展全员轮训培训;先后播放《百年百人》《党史百讲》大型系列微视频,省内外100余家单位、媒体进行了转载。近年来,为全面建强基层组织,我市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持续实施基层党建“夯基垒台”三年行动计划,每年办好十件党建实事,制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高质量的实施意见和新时代基层基础工作的二十六条措施等文件,完善党建责任考评机制,强化各级党组织书记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使命担当,着力把农村、社区、机关、学校、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在农村,持续筑牢党建根基。坚持“试点先行、整体推进、共同提高”思路,持续开展“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工作,先后确定23个示范乡(镇、街道)、100个示范村(社区),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两个功能”。以换届为契机,成立1个村1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队伍,试点推行村(社区)干部绩效考核制度,有效激发村级党组织书记活力。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出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二十条措施,持续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转化,筑牢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发挥农村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引领作用。在城市,着力实现规范提升。按照“区域统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要求,全市所有街道成立“大工委”、23个城市社区成立“大党委”,吸纳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进入街道党工委领导班子,实现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持续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进行项目化管理,每年明确一批党组织书记牵头的基层党建项目。探索智慧党建模式,搭建集大数据信息库、视频监控、绩效考核于一体的智慧党建信息化平台。在机关,全力破解“灯下黑”。坚持问题导向,开展专项整改,出台《漯河市机关党建工作“灯下黑”整改方案》,全面推进机关党建规范化建设。督促指导所有机关党组织按期换届,建设示范单位67个,切实提升机关党建工作水平。加强机关党建品牌化建设,开展全市基层党建观摩讲评和党建品牌评选。在“两新”组织、国有企业,加快补短育强。深化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质量跃升行动,挂牌运行全市非公企业党建学院,先后选派581名党建指导员进驻532家企业、54个社会组织,推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质量全面跃升,成功打造示范点32个。召开全市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研究出台《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意见》,开展“一企一品”示范创建活动,创建示范点20个。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契机,市、县两级依托企业项目服务专员队伍调整选派2100多名政治可靠、业务能力强的领导干部到企业担任首席服务官,送政策、解难题、办实事,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在新的赶考路上,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将一如既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只争朝夕、不负使命,锲而不舍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升级,奋力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在推进漯河高质量发展中再立新功。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