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全力打造国内食品科技创新高地。相关负责人介绍,河南食品科创园将构建以中原食品实验室为重点,以8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8家中试基地、8家国家级创新平台、8个技术创新联合体为主体,以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先进适用的创新平台为基础,着力打造“1+4×8+N”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实验室+研究生院+中试基地+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的全链条科研转化格局,成为食品产业创新的“最强大脑”。
企业创新势头好
节后,记者到我市重点企业采访。
在双汇第一工业园,记者跟着讲解员参观冷鲜肉生产线和肉制品加工生产线,看到了国内最先进、世界一流的生猪屠宰分割联合加工厂。在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龙)第三产业园“魔芋爽”生产车间,经过一道道工序后,一袋袋新鲜的辣条有序“走下”生产线,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记者了解到,即使这些产品已经畅销全国,但企业仍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通过各种渠道广纳良才,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双汇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双汇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等,核心研发团队有200多人,每年研发投入近10亿元。双汇在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基础上,努力打造国家级猪肉加工技术创新中心、国内一流的食品研发和检验检测平台,满足新形势下的消费新需求。
卫龙相关负责人说,卫龙建立了自己的研发院,研发团队有近百人,其中硕士、博士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比60%。卫龙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教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江南大学、大连工业大学等合作。通过在技术领域持续潜心钻研,卫龙目前拥有专利技术120项。卫龙秉持健康食品理念,通过中原食品实验室研发平台,着力打造健康、美味的休闲食品,得到市场认可。
1月30日,河南曙光汇知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曙光健士)正在开足马力生产。“我们的订单排得很满,工人大年初三就已经到岗。目前,公司处于全负荷生产状态。”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的输液器、注射器等产品一直供不应求。
目前,曙光健士产品畅销全国,部分产品出口到俄罗斯、多米尼加等国家。多年来,曙光健士一直将科技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首位,建成河南曙光汇知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每年投入研发经费上千万元,并且研发经费逐年提高。通过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模式,曙光健士招引、培育了一大批人才。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技术改造为曙光健士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公司负责人说,疫情期间,公司保持正常生产,且营业额连年增加,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都得益于科技创新。
为了加快企业创新,我市出台《关于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等“八大行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等“十大工程”,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激活创新动力源;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等培育行动,增强企业创新内生动力。目前,我市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23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有358家,近5年年均增幅达54.4%。
漯河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漯河市创新生态评价办法》,围绕研发投入、高新企业数量、创新平台建设等5个方面,对各县区各部门进行工作评价,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全面贯通,人才、金融、土地、数据要素加速汇聚。
政府高效率服务企业留住人才
近日,在位于郾城区孟庙镇的中科新投(漯河)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新材)车间内,工人们正在检修设备,为试生产做准备。记者了解到,中科新材成立于2022年4月,注册资本2亿元,厂区面积为36515平方米,主要生产超市购物袋、外卖餐盒、农用地膜等可降解环保新材料,年产量预计可达50万吨。
可降解材料可以降低石油资源消耗,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记者了解到,中科新材在建厂之初就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用半年多的时间办齐手续,今年2月开始生产。“政府办事效率很高,我们决定加大投入,打造可降解塑料制品产业链。”该企业负责人石磊说。
漯河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漯河微康)是一家专注于益生菌菌种和发酵食品菌种研发、生产及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漯河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漯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南省专精特新企业,漯河微康一直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70%的员工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今年30岁的生产部经理王昊鹏老家在洛阳,大学毕业后到漯河微康工作,用三年时间成长为公司的管理人员,并且在漯河买了房子。“漯河的环境好,人才待遇也好,买房还有补贴。”王昊鹏告诉记者,他爱人正在读研究生,毕业后也准备到漯河工作。
营商环境直接决定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定》《漯河市营商环境“1+26”优化提升行动方案》《漯河市争创全国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市实施方案》等政策,将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纳入周交办月讲评工作机制,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一证通办”“拿地即开工”“交房即交证”“拿照即经营”等十项重点工作,持续减环节、压时限、降成本、优服务,将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最长审批时限由38个工作日压缩至33个工作日,真正为市场主体“松绑”,实现了“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
近年来,漯河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建设人才中心和人才高地为目标,以“百千万”人才计划为引领,围绕现代化食品名城建设,不断完善人才发展政策,完善科技成果奖励体系,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出台“45+26”稳增长政策,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2021年“万人助万企”活动优秀单位。充分发挥“政策计算器”作用,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2022年,我市累计办理留抵退税22.7亿元,退税进度连续4个月居全省第一。在“万人助万企”活动第三方评估中,我市企业满意度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