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3年2月2日 星期
临颍县
项目为王 工业强县 勇当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临颍经济技术开发区

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

装配式建筑企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中大恒源工作人员提取天然食用色素

发展辣椒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

休闲食品生产线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绿水环绕的胡桥村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文/本报记者 张华朋 图/本报记者 杨 光 焦海洋 版式/付广亚

临颍名片

● 中国休闲食品之都

● 全国食品工业强县

● 中国数字辣椒之都

● 全国调味品十大产业基地

● 中国食品饮料包装基地

● 中国肉类食品配料产业基地

● 首批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

● 中国十佳营商环境示范县

● 中国十大木业产业园

● 全国绿色创新示范园区

●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 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

● “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 全省首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

● 河南省县域工业30强

● 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县

务实重干绘宏图,踔厉奋发谋新篇。2022年,临颍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和省、市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以“人一之我十之”的拼抢劲头,沉着应对多重困难挑战,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新业绩。

2022年,临颍全县上下众志成城,合力奏响抗疫“同心曲”,传递了“临颍温度”,彰显了“临颍力量”,交出了人民群众满意的真情答卷。克难奋进,经济运行稳住基本盘。全年生产总值402.6亿元,增长5.5%,居全市第一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居全市第一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居全市第一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4亿元,增长20.9%;税收收入17.5亿元,增长12.6%。外引内育,产业转型跑出“加速度”。全年累计签约项目38个,总投资284.5亿元,签约项目数量、质量稳居全市前列;谋划实施“三个五百亿”项目29个、总投资325亿元,前五期“三个一批”137个项目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均为100%,12个省重点项目、33个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54%、148%,主导产业壮大升级,集群发展势头强劲。建管并重,城市面貌展新颜。城市格局持续拓展提升,市政设施加快完善,市容环境明显改善。争先出彩,乡村振兴交出“高分卷”。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脱贫成果持续巩固;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新建高标准农田2.8万亩,建成标准化“麦椒套作”种植区37万亩,5G智慧辣椒种植基地面积翻番,获评中国数字辣椒之都,获批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精彩承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活动。用心用情,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完善,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养老保险等提标扩面,“放管服效”改革持续深化,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批示,落实省委、市委和县委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大力实施‘项目为王、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奋力推动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创先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跑出临颍‘加速度’。”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临颍县委书记余伟说。

稳定经济增长,增强高质量发展支撑。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断强化投资、消费、出口、物流的拉动作用,着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实体支撑。持续扩大有效投资,高起点谋划项目,聚焦“五个围绕”“十个依托”,瞄准国家、省、市重大发展规划强力支持的领域,深度谋划一批牵动性大、综合效益好的重大项目,项目储备库动态保持在400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保持在3000亿元以上;高频次招引项目,建强招商基地,配强招商力量,强化链式招商,按图索骥、精准突破,力争全年招引亿元项目40个以上、投资总额200亿元以上;高效率推进项目,实施“625”投资促进计划和重点项目集中攻坚,实行“一项目一台账”管理,加快“三个一批”“三个五百亿”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实现项目数量、投资总量“双增长”;高标准服务项目,建立健全“以项目论英雄、以项目评业绩”的鲜明导向,用好周例会等项目服务机制,持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全面激活消费潜力,实施“万店上线”行动,推动传统商贸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小而美”网络品牌。全面落实中小企业开拓市场等外贸扶持政策,推动外贸和物流提质增效。

坚持工业强县,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坚定不移把工业强县作为立县之本、强县之基,加快建设千亿工业新城。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构建休闲食品、智能制造、板材家居现代产业体系。做强休闲食品,深耕“六个特色集群”细分领域,加快建设优德中大大健康产业园、中大恒源阿洛酮糖等重大项目,支持秾嘉食品、御江食品等新上预制菜项目加速抢占食品产业新赛道;做大智能制造,突出“高、精、特、新”,加速培育新材料百亿产业集群,打造精密制造、智能传感器、流体控制等新兴产业集群;做精板材家居,聚焦“绿色、转型”,加快推进北京驰普智能家居产业园、成都顺盈智能家居等重点项目,持续培育板材加工、定制家居两个特色产业集群。对接郑漯食品产业带,建设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区多园”发展载体,激发“二次创业”强劲动能,力争晋位全省开发区30强,积极争创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绿色园区、国家级开发区;持续完善现代家居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强力推进木业产业规范提升行动,全面提升“临颍板材”知名度、竞争力;建强食品包装、食品复合调料、精密制造、现代家居、绿色装配式建筑5个专业园区,着力构建食品产业龙头引领、多产业链群互动的集群发展格局。释放民营经济新活力,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用好五级解决问题机制,完善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扎实推进产销、银企、用工、产学研等对接,加快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让广大企业家在临颍安心、舒心、放心、专心发展。

强化创新引领,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坚定不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大力培育创新主体。持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等计划,全面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加快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强化数字赋能,推动5G技术与食品、智能制造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应用场景试点示范项目。做实做优创新平台。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融通创新,联合建设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载体。推动县域食品企业深度嵌入中原食品实验室体系,实现更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发挥职业教育优势,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开展好“百千万”人才招引、招才引智等专项行动,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形成近悦远来的良好生态。深化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优化“揭榜挂帅”等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模式,营造尊重创新、支持创新的浓厚氛围,让更多“临颍创造”脱颖而出。

深化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更深层次推进重点改革。全面深化县域放权赋能改革,确保下放权限“接得住”“用得好”。巩固深化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成果,持续完善机制、激发活力,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系统性重塑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有诉即办”“交房即交证”“审批事项免证即办”“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推行“双随机+非现场监管”新模式,让“有事必应、无事不扰”成为常态。更高水平扩大开放合作。紧抓郑州都市圈临颍特别合作区建设、漯颍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全面促进规划衔接、交通互联、产业对接、生态共建、科教互补、服务共享,当好漯河融入郑州都市圈的“桥头堡”。

提升城市品质,建强高质量发展载体。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转变城市建管理念,优化城市空间形态,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文明生态新城。前瞻性规划。对接郑州都市圈规划、市域一体化规划,系统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快速度建设。抓好许信高速、周漯平高速、临尉高速、G107东移、S222等重大工程建设,以交通一体化助力融入郑州都市圈。精细化管理。加强城市管理功能整合,升级改造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提升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常态化推进城市清洁行动,着力打造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硬手腕治污。强力推进大气污染“六项治理”,深化工业减排行动,持续提升大气质量;深化落实“河长+”机制,加强河道巡查和综合整治,确保水质稳定达标;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污染防治,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坚决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底线。

推进乡村振兴,树立高质量发展标杆。坚持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区目标不动摇,努力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标杆。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新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12万亩,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2万吨以上。持续推动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引导畜牧企业有序扩大产能,年出栏生猪97万头以上。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坚持“三链同构、农食融合”,加快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进度,推广“麦椒豆套种、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持续打造“临颍辣椒”“颍山红”等优质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突出龙头带动,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促进路、水、电、网、气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和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衔接落实到位,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持续开展“豫农技工”专项培训,不断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动力。

增进民生福祉,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建设富有温度、人民满意的幸福美好家园。坚持就业优先导向。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工作,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优化县域教育资源配置,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建设健康临颍。强化医疗物资和救治力量保障,加强基层防疫能力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面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对象、残疾人、孤儿保障政策。常态化开展“关爱你我他(她)·温暖千万家”行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压紧“三管三必须”责任,不间断排查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坚决防范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创造性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三零”创建,健全“四治融合”治理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发展时不我待,奋斗成就未来。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踔厉奋发、锐意进取,团结奋斗、勇毅前行,高质量建设‘两城一区一家园’,勇当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临颍新篇章!”临颍县委副书记、县长李俊伟说。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