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3月21日 星期

郑大师生把课堂 搬到漯河田间地头


■本报记者 张丽霞

“我家这几亩地今年亩产1200斤不成问题。俺村正在进行土地综合整治,闲置土地利用起来后,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会增加,俺的腰包就更鼓了。”3月15日下午,在召陵区青年镇侯庄村的麦田里,村民一边给麦子浇水,一边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郑州大学师生交流。

据了解,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召,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丰富“第二课堂”,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专门组建团队开展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

侯庄村位于青年镇北部,紧临漯周路,全村259户1347人,村民大部分迁到漯周路及侯青路两侧,“空心村”现象严重。为了将闲置的宅基地合理利用起来,2021年起,侯庄村对荒废的土地进行回收,或规划为游园、广场、产业园,或复耕,切实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加大“空心村”治理力度,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当天下午,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刘霈珈和管睿博士带领学生到侯庄村围绕“一户多宅”整治开展调研。郑大师生首先了解了村民的生活状况,又到“一户多宅”整治现场了解整治效果,并与村干部座谈,对侯庄村土地综合整治成果进行了归纳、分析,结合前期走访调研情况向镇、村提出了建议。

“此次社会实践充分发挥了‘第二课堂’的作用,提升了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刘霈珈告诉记者,她希望通过调研总结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践经验,将村庄变得更加美丽富饶。管睿说:“土地综合整治中的‘一户多宅’整治与村民利益息息相关。侯庄村的经验不仅为学生的理论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实践土壤,还为中原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了改革样板。”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