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澧河风景区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 本报记者 焦海洋 摄
编者按: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美的名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秉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的理念,动员全市上下凝聚合力、常态长效、久久为功抓创建。2020年11月,我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在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漯河市综合成绩排名全国第二、河南省第一,也是我省唯一受到中央文明办通报表扬的全国文明城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即日起,本报推出创文系列报道《创建为民 办好民生实事》《创建靠民 擦亮文明底色》《创建惠民 提升幸福指数》,全面展示我市凝心聚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经验和成效。
■本报记者 陈全义 张丽霞
见习记者 李慧莹
“我市又多了一个休闲游玩的好去处,很期待!”近期,沙澧河大二期景观工程澧河段“五一”前将全面开园的消息在市民中广为传播。3月26日上午,记者在该园区露营基地看到,不少露营爱好者趁着周末,约上三五好友到这里,起一炉火,煮一壶清茶,时不时用手机拍下几只觅食的小鸟,悠闲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据了解,露营基地是沙澧河大二期景观工程澧河段的一大亮点。目前,园区内各项收尾工程正有序推进。
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持续推动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质扩容,着力解决城市环境、道路出行、居住条件等民生问题。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见效,一个个城市顽疾彻底攻克,一张张幸福笑脸悄然绽放,文明创建为沙澧大地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新气象、新变化,居民幸福感连续三年全省第一。
做足做活水文章
沙澧四岸展新姿
“春暖花开的季节,闻着花香散步,既锻炼身体,又能欣赏美景。”3月25日上午,住在东外滩附近、带着儿子在河边游园散步的市民刘丹说,“和孩子一起到游园散步,是一天中最惬意的事。”“走到哪儿都是风景,每天像住在公园里,心情格外好。”搬进沿河新房的陈丽满脸洋溢着幸福。
穿城而过的沙河、澧河,赋予漯河得天独厚的“水”“绿”底色。水资源是漯河的一张亮丽名片。2006年12月,市委、市政府广采民意,科学决策,作出了“高标准开发建设沙澧河滨水区域,打造中原地区富有魅力的生态宜居名城”的决定。2012年,沙澧河开发建设一期工程36公里竣工开园。沙澧河开发建设工程集城市防洪、旧城改造、体育健身、生态保障、休闲娱乐、文化旅游于一体,规划建设总长超过100公里,总投资100亿元,是漯河建省辖市以来规模最大的城市建设项目。(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