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实验小学学生家长坚守护学岗,用心守护孩子们的安全。
郾城区纬一路爱心粥屋的小志愿者早上6点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邓襄镇沱南村村医郑玉海在诊所为患者诊疗,缓解了该村及周边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天桥义工”志愿服务队发起人之一赵国锁,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为群众测量血压。
漯河市农村音乐教育志愿者团队志愿者杨永杰在召陵区老窝镇庙王小学教学生唱歌。
舞阳县“雷锋车队”司机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志愿服务。
漯河三铭吾公益中心的志愿者与失独家庭、孤儿联欢。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潭镇生杨村村民方会军,推养老院行动不便的老人散心。
舞阳县保和乡路林村村民刘国强为朱耀环小学义务清运垃圾。
■文/图 本报记者 杨 光
在我市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把“学雷锋”志愿服务融入日常,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的新内涵。多年来,志愿者争相为群众献爱心、送温暖,传递社会正能量,引领文明新风尚。
每周六上午,烟厂花园东南角都会出现“天桥义工”志愿服务队队员为民服务的身影。“天桥义工”志愿服务队于2007年9月成立,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服务对象主要是老年人、残疾人、环卫工人,向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住院病人提供上门服务。截至目前,“天桥义工”志愿服务队已发展成立5支队伍,注册义工280多名、注册志愿者1500多名,志愿服务项目包括理发、修车、磨刀、义诊、法律咨询、心理咨询等,累计服务超过10万人次,成为我市的一道靓丽风景。
2016年,郾城区纬一路爱心粥屋成立以来,每天坚持向环卫工人、孤寡老人、流浪人员等群体免费供应早餐,影响了很多人。附近一所小学的学生每天早上争相到粥屋做志愿者,奉献爱心。
把平凡的事情坚持下去就是不平凡。成立于2014年4月的舞阳县“雷锋车队”,组成人员是一群出租车司机,主要向城区7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危重病人提供免费乘车服务。每年高考、中考期间,舞阳县“雷锋车队”还会提供爱心送考服务。无论白天还是夜晚,贴有雷锋头像的出租车穿梭在舞阳县的大街小巷,司机好事做了一件又一件,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漯河市农村音乐教育志愿者团队以“乐动乡村——留守儿童的暖心课堂”为载体,连续十多年开展公益教学活动。5万余名农村孩子受益。其中,2000多名优秀学生自信地站在舞台上展示音乐才艺,近百名学生在各级音乐比赛中获奖。
71岁的刘国强是舞阳县保和乡路林村的一名普通村民,也是远近闻名的“热心肠”。50多年来,刘国强义务为二十多个村庄的村民维修各类车辆和生产生活用具,服务村民6万余人次。2011年,得知朱耀环小学因没有环卫工垃圾无人清运后,刘国强毅然承担起清运垃圾的工作,十多年如一日为学校义务清运垃圾。
为了使村里的孤寡老人、留守老人和残障人士得到良好照顾,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潭镇生杨村村民方会军拿出全部积蓄,并筹措资金,建起福星缘爱心养老院,把村里的40多位孤寡老人和留守老人接到养老院当爹娘伺候,赢得村民称赞。
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广大志愿者纷纷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