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3年4月3日 星期

郾城:非遗进校园 文化遗产“活”起来


“保持互动、身形灵活、要点垫步、侧身送力,一定要连贯、协调。”近日,在漯河技师学院社团活动课上,何庄村青龙舞第四代传承人何永钢正在教学生舞龙表演的要领和技巧。他对青龙舞动作特征进行解析,讲述穿、腾、跃、翻、滚、戏、缠等不同动作的寓意,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在一招一式中揣摩龙的神韵。在场的学生全神贯注,时不时举手提问。

据悉,为让郾城传统文化艺术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郾城区“非遗进校园”活动在区文旅局的组织下有声有色地展开,第一场活动就将孟庙镇何庄村的青龙舞带到了漯河技师学院的课堂上,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

“感谢郾城区文旅局牵线搭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使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漯河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党支部书记彭连洲说。

同时,该校为筹备参加第五届广西南宁青秀国际传统舞龙邀请赛,联合何永钢团队,在舞龙器材上进行改造和创新,根据学生的身高和力量特点进行优化和创新,特别是在龙身形状的设计和重量的把控方面的调整,让学生舞起来更加得心应手。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二十余名学生已训练有素、默契配合,舞起龙来形神兼备、颇具威仪。

在郾城区文旅局的指导下,何永钢还编制了适合学生练习的健身龙课间操(初级版)、健身龙课间操(中级版)及健身龙比赛规则,激发学生锻炼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舞龙感受传统体育运动的魅力和乐趣。

同时,了解到传统青龙精巧繁杂的制作工艺后,漯河技师学院计划开发青龙舞文创产品,探索将电脑绘图、工业机械设计与传统非遗相结合,通过精准机械控制,实现深刻与浅刻的变化,令非遗项目的造型更加多变,让舞龙效率提高的同时增加美感,打造别具一格、具有文化价值的作品,让传承百年的文化遗产逐渐“活起来”“火起来”。

“下一步,郾城区将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为学生多彩的校园生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推动非遗扎根校园,让在校学生人人都有了解非遗的机会,让郾城非遗展现时代新韵。”郾城区文旅局局长李小青说。

张 星 张煜晗 李 晶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