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链接
王瑾,市六院(市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她是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心血管介入委员会委员、省预防医学会老年病预防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省心律失常房颤委员会委员,曾到北京安贞医院、郑大一附院进修,并取得冠脉介入和射频消融导管资质。她擅长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肌病及高血压病的诊治,对各种急危重症的抢救、冠心病介入治疗、各种穿刺操作技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累计开展冠脉介入手术、起搏器植入手术、射频消融导管手术4000余例。她获得市五一劳动奖章,先后被评为漯河工匠、十佳市民、市优秀中青年骨干医师等。
近日,一名67岁男性患者因出现心悸、胸闷症状到市六院(市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就诊。经相关检查后,医生诊断其为房颤,予以扩冠、抗凝及药物转复等治疗。目前,患者症状好转出院。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常见于65岁以上老年人群。房颤发作时毫无规律,有的患者会毫无症状,因此极易错过治疗时机。
房颤一般有以下症状:1.心悸。感到心跳加快,伴有乏力或感劳累。2.眩晕。头晕眼花甚至昏倒。3.胸部不适。心前区疼痛、有压迫感或者不舒服。4.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
房颤引起的心慌、胸闷、头晕疲乏、晕厥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房颤还会增加患者中风的概率。据统计,房颤患者中风发生率是无房颤患者的5倍。此外,房颤恶化到慢性阶段后,患者往往出现体力活动能力下降,轻微活动即感乏力、气急,甚至夜间不能平卧、双下肢浮肿等心衰症状。
目前,药物治疗依然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方法。药物能恢复和维持患者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非药物治疗方法是射频消融术。有效的抗凝药物治疗是预防和降低房颤相关卒中及其血栓栓塞发病率的关键。积极接受抗凝治疗,增强抗凝治疗规范性,可减轻房颤患者症状,降低中风风险。王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