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3年5月17日 星期

全力拼经济 奋勇走前列 奋力跑出现代化临颍建设加速度


5月8日, 全省第八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漯河分会场活动举行。总投资460.6亿元,涵盖休闲食品、智能制造、板材家居三大主导产业的21个重大项目在全市开工主会场——临颍县落地。 李昊远 摄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李昊远 摄

绿色装配式建筑生产车间。 本报记者 焦海洋 摄

中大恒源工作人员提取天然食用色素。

本报记者 焦海洋 摄

发展辣椒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杨光 摄

南街村方便面生产线。 本报记者 焦海洋 摄

休闲食品生产线。 本报记者 焦海洋 摄

■ 文/李富盈 韩 静 版式/付广亚

临颍名片

● 中国休闲食品之都

● 全国食品工业强县

● 中国数字辣椒之都

● 全国调味品十大生产基地

● 中国食品饮料包装基地

● 中国肉类食品配料产业基地

● 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

● 中国十佳营商环境示范县

● 中国十大木业产业园

● 全国绿色创新示范园区

●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 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

● 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 全省首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

● 河南省县域工业30强

● 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县

5月8日, 全省第八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漯河分会场活动举行。总投资460.6亿元,涵盖休闲食品、智能制造、板材家居三大主导产业的21个重大项目在全市开工主会场——临颍县落地。项目数量多、投资大、质量高,为临颍县产业创新转型和提质升级增添了新动能、提供了新引擎。

年初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临颍县坚持“项目为王、工业强县”不动摇,动态调整完善总投资4000亿元、产业项目3000亿元的重大项目储备库,深度谋划实施以“三个五百亿”为标志的创新引领型重大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28个,数量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三;第一季度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均突破全年目标的50%,前六期159个“三个一批”项目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均达100%,跑出了项目建设加速度,全县经济顺利实现开门红。

高位求进、大干快上,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提速争先。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努力以项目建设加速度撑起高质量发展“硬脊梁”。一是高起点谋划项目。聚焦“五个围绕”“十个依托”,深度谋划牵动性强、综合效益好的重大项目。目前,该县已动态谋划“十四五”重大项目511个,总投资4202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274个,总投资3220亿元,产业占比为77%;纳入今年省重点项目28个,总投资637.1亿元,数量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三。二是高频次招引项目。春节前后,深入开展“迎新春、开门红”招商大拜访活动,共拜访国内外500强、行业百强等企业95家;今年2月以来,立足招商六大战区,成立六个招商小组,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百日会战”,赴北京、上海、福建等地开展各类招商活动37次,成功签约湖南亲零嘴食品有限公司中部生产基地项目等超亿元项目10个,总投资65亿元。三是高效率推进项目。用好“重大项目指挥部+工作专班”机制,实行“一项目一台账”管理,推进重点项目集中攻坚。实施“625”投资促进计划,即通过实施“三个一批”“三个五百亿”等六大类200个以上重点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投资500亿元以上。前六期159个“三个一批”项目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均达100%。四是高标准服务项目。坚持土地、资金、政策、人才等要素跟着项目走。同时,强化消费、出口、物流等拉动作用,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推动电子商务、酒店业、客货运等“六个增长点”加力增效,为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今年1月~2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4%,居全市第一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居全市第一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亿元,增长18.4%;商品房销售面积7.1万平方米,增长10.1%,居全市第三位。

聚焦产业,科技赋能,高质量推动工业经济转型争先。坚定不移地把工业强县作为立县之本、强县之基,着力优存量、扩增量、提质量,为建设千亿工业新城打好基础。一是升级主导产业。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实施补链延链强链行动,加快构建休闲食品、智能制造、板材家居现代产业体系。做强休闲食品。深耕“六个特色集群”细分领域,加速抢占食品产业新赛道,高水平谋划现代食品产业园,努力打造郑漯食品产业带龙头。做大智能制造业。突出“高、精、特、新”,联合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加速培育新材料百亿产业集群,打造精密制造产业集群,培育流体控制产业集群、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电缆产业集群。做精板材家居产业。聚焦“绿色、转型”,重点培育板材加工、定制家居两个特色产业集群,致力建设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实木板材和家居产业基地。二是建强发展载体。紧抓郑州都市圈临颍特别合作区建设、漯颍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推动临颍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融入郑漯食品产业带,继续保持全省先进制造业园区第一方阵,积极争创国家级开发区、申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放创新联动区”。三是强化创新驱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支持企业集聚创新要素、增强创新能力。组织县域20余家骨干食品企业深度对接中原食品实验室,同时用好中大恒源生物发酵与生物提取中试基地,着力构建“实验室+中试基地+产业园区”全链条科研转化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四是优化企业服务。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用好五级解决问题机制,完善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持续抓好重点企业“倍增工程”和“亿元企业培育”工程。

建管并重,完善功能,高质量推动城市建设提质争先。转变城市建设管理理念,提升城市品质,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建设中部一流县城。一是前瞻性规划。融入并对接郑州都市圈规划、市域一体化规划,系统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借势借力拉大城市发展空间,塑造城市特色风貌。二是高速度建设。完善交通路网。以交通互联互通加速区域协作融合,打通内循环、微循环,构建内畅外联的路网格局。建好“里子工程”。开展城市微更新、微改造,持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县文化综合体建设,推动食尚年华田园综合体、小商桥、南街村等景区联动融合,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三是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交通秩序、市容卫生、智慧化管理、文明素质等专项提升行动,完善城市清洁行动常态长效机制,推动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四是硬手腕治污。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格抓好各类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以生态环境“含绿量”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巩固“三农”发展优势,擦亮品牌,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突破争先。作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乡村建设示范县,临颍县“三农”发展优势突出,接连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获“中国数字辣椒之都”等多项荣誉。下一步,临颍县将坚持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区目标不动摇,放大优势、突出特色,努力当好省、市乃至全国乡村振兴“模范生”。一是扛稳“两个责任”,即扛稳保障粮食安全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政治责任。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新建高标准农田12万亩,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52万吨以上。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二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坚持“三链同构、农食融合”,建设“五级订单”粮食产业联合体,打造供应链,增强农业生产与食品工业的适配性。加快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进度,推广“麦椒豆套种、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力争5G智慧辣椒种植基地规模年内达到5万亩以上、建成标准化“麦椒套作”种植区45万亩以上。高质量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工业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逐步融入全县产业生态圈。三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乡村建设,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向乡村延伸,尽快实现路、水、电、网、气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和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打造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标杆。

改善民生,守牢底线,高质量推动民生事业优先发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抓好“一老一小一青壮”,办好省、市、县民生实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抓好城区6个重点教育项目建设,确保邢庄学校中学部等4所学校秋季投入使用,积极创建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县。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有诉即办”“交房即交证”“审批事项免证即办”“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保持县域营商环境评价居全省第一方阵,力争实现位次前移。二是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和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定,多层次、常态化开展线上和线下用工招聘,促进重点群体持证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面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对象以及残疾人、孤儿保障政策。扎实推进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打造全省智慧化养老标杆。三是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不间断地排查整改消除风险隐患,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大环境。

发展时不我待,奋斗成就未来。临颍县将坚持跳出临颍看临颍、站位全省看临颍,对标先进、抢先抓早,全力拼经济、奋勇走前列,努力为我市争当全省“奋勇争先、更加出彩”排头兵挑大梁、强支撑。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