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会枝 齐国霞
“这块圆形铁板,白色的这一半涂上了3毫米厚的保温防水材料,另一半没有涂,用两千摄氏度的火焰灼烧铁板背面,我们可以看到,未涂保温防水层的铁板滴水即沸,而涂有保温防水层的这一半用手摸上去温度没有明显变化。”5月16日,第十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绿色低碳城市与数字化转型”主题论坛在沈阳新世界博览馆举行,来自北京筑辰碧城人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筑辰科技公司)的“80后”创始人、执行董事长刘闯作主题演讲,他向与会专家、学者及嘉宾展示了一系列高科技材料在改善人居环境中的实际应用,刷新了大家对绿色低碳健康人居的认知。刘闯也成了这场论坛的焦点人物。
论坛一结束,被刘闯“圈粉”的来自住建部科技中心、中国建科院绿色建筑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等单位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及嘉宾,纷纷与他交流。
十年磨剑 惊艳亮相
“我们成立北京筑辰科技公司,旨在打造低碳环保健康人居环境。我们通过十年来无数次的实验和调整,目前已经建立了低碳节能健康人居全案应用系统,拥有国家专利12项。我们将这些材料和系统应用在普通住宅、重要场馆和标志性建筑上,打造样板,推动绿色建筑普及,为人类低碳健康居住空间树立‘中国范本’。”刘闯在和与会专家、学者交流时语气非常坚定,“我们已经做过和正在做的人居项目的执行标准,已经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住宅标准。”
在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15条健康住宅标准中,第一条是会引起过敏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很低,第二条是为满足第一条的要求,尽量不使用易挥发化学物质的胶合板、墙体装修材料等,并要求装修后的房子全年室内温度保持在17摄氏度至27摄氏度之间、湿度保持在40%至70%之间、二氧化碳浓度低于1000PPM、悬浮粉尘浓度低于0.15mg/平方米、噪声小于50分贝等。
“按我们的执行标准装修完成的房子,室内温度冬季能稳定在20摄氏度至24摄氏度之间,夏季能稳定在22摄氏度至26摄氏度之间,湿度恒定保持在50%至60%之间,二氧化碳浓度低于600PPM,悬浮粉尘浓度低于0.1mg/平方米,噪声远小于50分贝,在35分贝以下,与录音室同级别。”刘闯说,他们能够取得这些令人赞叹的成果,都源于十年来不懈的努力。
初心如磐 笃行不怠向未来
刘闯笑容可掬、稳重谦逊。他创办的北京筑辰科技公司和持有股份的无限国际软装公司在北京,持有股份的仁鹏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在安徽。刘闯的老家在漯河。高中毕业时,因为体育成绩优异,刘闯成了漯河市第一个考入北京体育大学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刘闯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之后读了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生。7年后,有梦想的他放弃了令人羡慕的“铁饭碗”,进入投资领域创业。刘闯在投资领域做得风生水起。也正是在这个领域,他对节能环保材料有了全新的认识,最终决定投身其中。
刘闯告诉记者,十年前他的这个决定让身边的亲朋好友感到无法理解,因为当时他在投资领域的事业正蒸蒸日上。“其实在我放弃国家机关的工作进入投资领域创业的时候,家人也一样感到无法理解。这次,我知道我找到了实现人生更大价值的方向。”刘闯说。
十年来,刘闯倾注了所有心血和积蓄,跑遍全球寻找低碳健康原材料,组建团队做产品研发,完善应用系统。
“六年前,我在德国发现了一种保温新材料,用了近一年时间溯源找到了生产厂家。当我说要把这款材料用在室内装修上时,他们都认为我是痴人说梦,不太可能实现。因为这种材料当时只用在航天、军工等领域。”刘闯说,十年来类似这样的质疑很多,他也习以为常了。
六年后,当这家公司的负责人来到刘闯公司的体验中心,一下子惊呆了:“没想到刘总真的把梦想变成了现实!这也为我们公司的高科技材料开辟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和销售市场。接下来,我们将把公司相关的高精尖材料都放在刘总北京的展示体验中心。”
目前,北京筑辰科技公司在超低能耗、防水防火保温、室内环境等方面,已经完成了39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的系统整合,拥有高科技新材料和应用系统等专利12项,成为国内外建筑装饰行业“碳中和”领跑者。
“以面积480平方米的住宅项目为例,窗户按54.66平方米计算,使用这套隔热保温窗,比使用普通窗每年可以节省92.2千瓦的能量,能够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这仅仅是我们整个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刘闯一边介绍系统窗的隔热降噪功能,一边给出具体数据,“为北京冬奥会做碳排放认证的国际机构——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对我们的项目进行过全流程监测,包括房屋建造、房屋使用、建筑拆除等全生命周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数据测算。(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