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建军
这是一支能打胜仗的援疆工作队伍——三年多来,15批次228名漯河援疆干部人才扎根祖国边疆,把他乡当故乡,以实干创实绩,先后获得全国第十批省市援疆先进集体、哈密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诸多荣誉。凯旋后,他们受到市委书记秦保强的接见与点赞:“苦干实干,奋勇争先,以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了受援地各族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展现了沙澧儿女的风采!”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援疆工作答卷——人未入疆,物资先行,成为全省第一个、全国第二个最早开展抗疫援疆的地级市;在全国第十批援疆队伍中第一个设立爱心助学基金,每年资助一批贫困学子圆学习梦、大学梦;成功招引新疆犇鑫能源年产90万吨洁净型炭项目进驻伊吾,实现当年招引、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创造了招商引资的“伊吾速度”;援疆期间,获地厅级领导肯定性批示17次,全省第一……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漯河援疆前方指挥部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固树立“真情、精准、创新、深度”援疆理念,有效克服疫情影响,不折不扣完成“规定动作”,创新开展“自选动作”,高质量完成了对哈密市伊吾县的对口援建工作,用行动和成效书写了新时代漯河援疆工作的精彩答卷。
“在第十批河南省10个援疆省辖市中,漯河市走在了前列,带了个好头,提供了好经验。”时任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哈密市委副书记的徐相锋这样评价。
把“漯河所能”融入“伊吾所需”——
市委、市政府把援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倾尽所能、不遗余力
2022年2月16日,我市召开高规格援疆工作推进会,提出把“漯河所能”融入“伊吾所需”的援疆工作思路。这得到徐相锋的高度肯定和赞扬:“这是对漯河援疆工作最精准的概括,也道出了漯河援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的秘诀。”
三载援疆路,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站稳政治立场,高位谋划、全力推动,倾尽所能、不遗余力——
2020年2月,全国疫情形势异常严峻,“一罩难求”。在我市援疆工作队尚未入疆开展工作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想伊吾人民之所想,急伊吾人民之所急,紧急筹措1.2万只医用口罩、1000箱方便面等价值近8万元的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送至伊吾县,成为全省第一个、全国第二个开展抗疫援疆的地级市。伊吾县委、县政府专门致信表达感激之情:“真情厚意永不忘,漯伊人民一家亲!”
2020年10月,我市组织的高规格党政代表团走进伊吾县,在受援地召开漯伊援疆工作推进会,市委书记部署工作并见证双方对口援建框架协议的签订。时至今日,漯河市仍是全国唯一把援疆工作推进会开在受援地的地级市。
援疆三年多来,为全力服务支持伊吾县经济社会发展,市委、市政府在不折不扣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立足伊吾县发展所需,找准切入点,创新开展“自选动作”,先后选派13批次180余名柔性援疆干部人才,充实到伊吾县人大、医疗、教育、文旅、财政、农业、审计、城建、法院等多个领域工作,派出人数位居全省第一,援派比(派出人数占派出地人口总数比重)达万分之一、援受比(派出人数占受援地人口总数比重)达百分之一,全国第一。
我市不遗余力的倾情付出,换来了伊吾县广大干部群众对漯河援疆工作的大力支持和衷心感谢。在双方的共同努力和推动下,我市选派的所有柔性援疆干部人才全部纳入伊吾县“招才引智”计划,享受该县人才引进相关政策,(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