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力争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卡脖子”技术。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梯次培育,通过提供孵化服务、研发后补助、发放创新创业券等措施,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加快产业链“三化”改造。以全市“三个五百亿”重点项目为依托,推动重点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全链式改造提升。加快推动食品、化工、装备等传统产业链嫁接新技术、培育新业态。推动重点产业链建设以智能工厂(车间)为主要载体的智能制造新场景,提升全产业链智能化水平。加强重点产业链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的推广应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支持建设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等。
实施产业链数智赋能。推动在重点产业集群加快部署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深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普及应用,推动食品云平台建设,持续完善食品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星火·链网”骨干节点功能,提升食品云平台赋能水平。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深化数字化转型。
强化产业链图谱招商。对标对表省级重点产业链图谱,围绕主导产业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明确招引方向和重点,开展定向、定位、精准招商。用好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等招商平台,开展延链补链强链招商,推动重点项目向符合主导产业定位的开发区集聚,提升产业链集中度。
培育产业链优质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头雁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倍增工程”企业,形成重点产业链优质企业发展雁阵。推进“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引导中小企业主动融入产业链“链主”企业供应链,形成“链主”企业引领、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
保障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深化对外产业合作,引导“链主”企业带动配套企业组团拓展重点产业链产品国际市场,深度融入国际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体系。把握国内大循环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机遇,推动食品、盐化工等重点产业链主动连接国内先进制造业群链,协同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积极推动多元稳链,强化重点产业链预警监测分析,健全产业链安全应急保障机制,提高食品等重点产业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