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晨阳)7月13日,记者从全市档案工作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我市档案信息化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市档案馆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数字档案馆;市县两级综合档案馆加速推进“存量数字化”,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率分别达到98%、69%;指导20个市直单位开展数字档案室试点工作,圆满完成电子档案移交进馆,为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为了继续加快推动档案信息化工作提质增效,形成一体推进、协调发展的态势,市档案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档案馆将持续巩固省级示范数字档案馆创建成果,规范完善、全面提升档案数据质量。注重数量和门类并重,常态化开展市直档案室数字档案的在线接收。强化数字档案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实现档案收、管、存、用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发挥核心带动作用,稳步推进我市档案数据中心库建设。推动县级综合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均衡发展,按照“增量电子化、存量数字化”工作要求,加快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步伐,确保应数字化档案数字化率达到80%。临颍县、舞阳县、召陵区将积极开展省级数字档案馆创建工作,全面提升软硬件水平,完善局域网、政务网、互联网档案管理平台,建成面向档案核心业务、机关档案服务和公共档案服务的数字档案馆管理系统。同时,加快数字档案室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数字档案室测试办法》,按照“点上示范、线上推进、面上开花”的工作思路,开展市直数字档案室试点工作,强化示范引领效应。鼓励试点单位将数字档案室建设纳入本单位信息化建设整体布局,着力解决资金、技术等难题,提升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