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3年7月14日 星期

让医术在边疆落地生根
——访我省第十批援疆干部、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医生邢浩

邢浩在伊吾县人民医院开展超声引导下胸腔积液置管引流术。

图片由市中心医院提供

■本报记者 尹晓玉

“大家这一句‘他是一名把医疗技术留下来的援疆医生’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也是最让我自豪的事。”7月11日,援疆医生、市中心医院(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漯河医专一附院)心内科主治医师邢浩对记者说。援疆一年八个月,邢浩一手抓疾病救治、一手抓培训教学,向群众普及医学知识,推动伊吾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人才培养工作,努力普及心内科治疗新技术、新理念。

邢浩是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学历,从事心血管专业七年、心脏重症工作一年。其专业范围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急危重症、终末期心脏病的抢救及诊疗工作。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邢浩积极响应党中央援助新疆的号召。2021年9月,通过层层选拔,他成为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医疗队的一员,被委任为伊吾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负责心脏病及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与治疗工作。

到伊吾县人民医院后,按照工作安排,邢浩主要在内科门诊坐诊,参与内科病房住院病人带教查房、急诊科及院内病人相关专业急救会诊。坐诊时,面对每一位患者,邢浩除了精心拟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外,还不忘对患者进行科普教育,详细讲解治疗方案和用药的意义,让患者能了解自身疾病及如何配合治疗。

“我到伊吾后不久,这里的气温就开始急剧下降,风雪不断,给危急病人的转运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邢浩说,随着天气转冷,急性心脏病患者增多。一个月内,风雪交加之夜六次翻越东天山转运危重病人的经历让他意识到:凭借一己之力难以及时应对较多的突发急性公共卫生事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医疗技术援疆才是援疆工作的根本。”邢浩说,从那以后,他决定不仅要做好患者救治工作,还要做好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和医疗技术的传帮带工作。于是,邢浩开始转变工作思路——向群众普及健康常识、帮助科室年轻医生快速成长、把先进救治理念和技术带到边疆。

邢浩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到牧区、矿区、居民小区及军营等进行义诊、开展科普讲座。他曾六次到牧民新村及深山里的牧民放牧点巡诊、义诊;到伊吾县城多个居民小区义诊十余次;曾四次到淖毛湖工业区为矿区的职工进行体检、义诊;多次在边远矿区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把心血管医疗知识教给矿区的工人和医务工作者。

位于伊吾县西70公里的前山乡属于高海拔地区,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为找出发病率高的原因,邢浩多次冒着风雪前往,走进牧民家中开展普查和义诊活动。找到当地牧民高盐、不合理饮食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多发的主要原因后,邢浩在前山乡广大牧民中开展科普讲座,指导大家改变饮食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伊吾县淖毛湖镇周边是茫茫戈壁滩,冬季寒冷多风,夏季酷热,气候条件极其恶劣,但工矿企业众多。因交通不便,给突发、危急疾病患者的抢救工作带来很大障碍。在援疆指挥部统筹下,邢浩多次前往戈壁滩上的工矿企业,为工人检查身体、开展讲座,普及急救知识。

邢浩精心制订教学和帮扶方案,带领科室医生学习心电图危急值识别、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急性胸痛鉴别诊断等针对不同类型的危重症抢救方案。每次内科查房,他都带领医生结合病人具体情况开展现场教学,以增加科内病例讨论次数。他带领急诊科及内科人员培训实用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气管插管等技术,在医院开展心脏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引流、深静脉置管等新技术。

援疆期间,邢浩接诊门诊患者约1400人次,开展科室业务讲座25次,收治各种住院病人500余人,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90余人次,得到患者、家属以及医院同事的高度肯定,为当地医生的技术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他被哈密市委、市政府记三等功一次,被中共伊吾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援疆干部,被伊吾县人民政府授予“荣誉县民”“优秀援疆干部”称号,伊吾县人民医院将其评为优秀援疆专家。

一段援疆路,一生援疆情。援疆不仅是“输血”,更是“造血”。邢浩留在新疆的除了对患者的深情,还有先进的医疗技术。“我会继续关心和支持伊吾医疗事业的发展,希望有机会再次为伊吾医疗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邢浩说。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