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7月17日 星期

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圆梦大学
——写在“我要上大学——漯河日报爱心桥行动”第十三季启动之际

■本报记者 陈全义 朱 红

目前,高考录取工作正在进行,许多贫困学子在憧憬迈入大学校门的同时也在为学费发愁。高考刚结束,就有不少考生开始打暑假工,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挣到上大学的费用。与此同时,很多爱心组织、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陆续与本报记者联系,希望帮助贫困学子圆梦大学。

7月13日,“我要上大学——漯河日报爱心桥行动”第十三季启动。

“我要上大学——漯河日报爱心桥行动”是漯河日报社举办的大型公益活动,在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已举办12年,帮助近600名贫困学子圆梦大学,成为我市的一张公益名片。活动启动后,本报记者将陆续深入贫困学子家中采访,报道其努力学习的励志感人故事,让全社会了解贫困学子的家庭状况、学习和生活情况,呼吁更多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助力学子圆梦。据了解,多年来,在“我要上大学——漯河日报爱心桥行动”中受到资助的贫困学子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近日,记者采访了几名2022年受资助的贫困学子。

家住郾城区新店镇台东村的王怡伟去年毕业于漯河五高,考入信阳学院。上大学后,王怡伟参加了学校的书法比赛和征文比赛,还在征文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在校期间,她学习成绩优异,生活充实。她说,大学学习极大地拓展了她的视野,丰富了她的生活。“我非常感谢‘我要上大学——漯河日报爱心桥行动’,让我有更多机会实现自我价值。”王怡伟说。

从临颍一高毕业的刘润静家住临颍县三家店镇王绍宇村。刘润静告诉记者,考入中南大学后,她遇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被学校图书馆的书籍深深吸引,很多时间都在图书馆度过。刘润静参加了学校的社团组织心助会,成为一名学生工作干事。“在漯河日报社的帮助下,我进入大学继续学习。除了学习专业知识,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比赛、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今后我会继续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刘润静说。

张鑫玲家住郾城区新店镇张店村,去年以530分的成绩被东华理工大学录取。记者电话采访得知她正在打暑假工。她告诉记者:“在大学,我可以更自由地支配时间。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我加入了学校的职业发展协会,在创业就业咨询部任就业助理,协助招生就业处老师开展工作,培养自己的表达等能力。我还经常和同学一起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上学期期末考试,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今后我会更加努力,不辜负大家的期待。”

19岁的苗敬奇家住舞阳县保和乡苗庄村,去年以651分的成绩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他既欣喜又发愁。后来,他接受了“我要上大学——漯河日报爱心桥行动”中爱心人士的资助。记者了解到,进入大学后,他积极参加学校各类活动,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物理类专业学生会文体部干事。他曾作为“校园吉尼斯”活动的总负责人,统筹道具购买、人员招募、任务分配等工作。他还积极参与各种竞赛,和队友在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中取得了安徽省第二名的好成绩。除了完成本专业的课程,他还积极学习计算机技术,并独自完成了一个智能项目;和同学一起完成了一个智能家居终端,通过这个终端,可以在手机上实现对家中各个电器的控制。

“我要再次感谢漯河日报社搭建的平台,感谢爱心人士对我的帮助。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涯中,我会更加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为学校、为社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苗敬奇说。

在爱心组织、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众多贫困学子的视野更加开阔,努力的方向更加明确。他们怀着感恩之心,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人,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回报社会。

爱心人士王芳连续两年资助贫困学生,去年资助了两名女生,今年她表示还要继续资助贫困学生。爱心人士赵晨光同样连续几年参与“我要上大学——漯河日报爱心桥行动”。还有不少爱心人士连年参加,并且不愿透露姓名、不求回报。

善款聚大爱,温暖学子心。“我要上大学——漯河日报爱心桥行动”第十三季启动之际,愿意资助贫困学子的爱心组织、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请和我们联系,让我们助力贫困学子圆梦大学。联系电话:(0395)3139148。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