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供的最新商品房网签数据,上半年,新房和二手房合计成交面积同比增长23.4%,新房和二手房总体交易量平稳,二手房占交易量的比例有所提升。
今年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阶段,各地如何优化调控政策?保交楼工作进展如何?建立房地产业新发展模式有哪些探索?记者近日采访专家,调研市场一线状况。
“稳”字当头,因城施策提振住房消费需求
今年以来,各地持续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购房需求。
济南、厦门、扬州等约20个城市放松限购政策,深圳、酒泉、长沙等地对多孩家庭购房给予政策支持,部分热点二线城市如杭州已多次出台政策优化限购措施……
全国有超百个市县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涉及住房公积金支持政策、发放购房补贴、优化限购、降低首付比例及房贷利率等方面。
多轮政策接续发力,加之经济恢复向好,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整体呈现企稳态势。这也反映在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金融数据上: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累计发放3.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发放超过5100亿元。
“总的看,今年房地产市场还处于调整阶段,但和去年相比,房地产市场逐步呈现企稳态势。从投资、销售、企业资金情况看,都比去年全年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上半年各地房地产市场先升后降、分化震荡,经历第一季度购房需求集中释放后,第二季度市场观望情绪逐渐加重。
对于楼市上半年前高后低的走势,记者采访的业界专家表示,房地产市场逐步回归常态化运行,市场需求真实存在,刚性和改善性需求依然在不断积聚。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刘琳说,根据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各地可继续从减少购房成本、降低购房门槛、厘清交易障碍等方面着手,优化调控政策,激活潜在住房消费需求。
打通堵点,加速市场信心修复
“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寄托着业主的期待,关系着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出清、信心修复和行业健康发展。
去年11月金融管理部门出台了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16条政策措施。近期,政策的适用期限被统一延长至2024年底。另外,2000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期限也将延长至2024年5月底。
“政策延期有助于银行继续对房地产企业存量融资展期,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成都农商银行副行长夏怀刚告诉记者。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疫情与北方地区冬歇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保交楼项目复工进度。但今年以来,专项借款快速发放到位,不少地方进入施工忙季。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项目加快复工建设交付。目前,保交楼专项借款项目总体复工率接近100%,累计已完成超过146万套住房交付,首批专项借款项目住房交付率达55%。
保交楼工作正加速推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前6个月,房屋竣工面积33904万平方米,增长19%。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4604万平方米,增长18.5%。这项数据已超过2021年同期水平,达到近五年峰值。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冯俊说,保交楼工作的顺利开展,考验着房企的开发经营能力和主体责任担当,需要政府创新举措化解难啃“硬骨头”,也离不开金融机构“输血”保驾护航。
“各方同心,其利断金。当下的房地产市场处于市场信心亟须修复、房企信誉亟待重建的关键时刻。从原来的‘比拼规模’到现在的‘比拼交付力、品质力’,向购房人交出保交楼满意答卷,是市场打通堵点、畅通循环、稳定预期的重要一环。”冯俊说。
坚定转型,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理念如今已深入人心,购房需求更多向居住品质回归。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房地产行业各方普遍认为,存量房时代来临,“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模式难以为继,房地产业发展发生深刻转型,从解决“有没有”转向解决“好不好”。
一方面,房企经历“阵痛”,正在努力实现“自我造血”的良性循环和品质主导业务模式的夯实;另一方面,新的房地产业发展模式在逐步建立之中。
多地探索现房销售模式。深圳近日推出3宗住宅用地,其中宝安地块采取“限地价+竞现房”模式,显示稳地价和现房销售改革双结合的供地导向;截至目前,成都以“限房价、竞地价”方式出让地块中,要求现房销售的9宗地块已有5宗取得现售备案;长沙正在进行现房销售试点准备工作。
构建“租购并举”,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着力解决新市民、新青年等人群的住房困难问题,也是推动房地产市场发展新模式的重要一环。
“十四五”时期,全国初步计划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约890万套(间)。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80多城已发布“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目标。
安居是人民幸福的基点。为人民群众建造好房子,提高住房品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成为房地产业向新模式转型的重要方面。
老旧小区改造扎实推进,强调加装电梯等“楼道革命”,全面整治小区等“环境革命”,以及促进小区改造后维护更新进入良性轨道的“管理革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一系列新的制度探索,包括研究建立房屋体检、养老、保险三项制度,研究建立城市设计管理制度等。
“大浪淘沙、坚定转型,坚守‘房住不炒’定位,保障民生、聚焦品质,将成为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的主旋律。”冯俊说。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