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正德在家里接受记者采访。
■文/图 本报记者 齐国霞
读书看报、伏案创作……90岁退休教师江正德,生活过得充实而富有诗意。8月12日,在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江正德的家中,记者采访了这位胸怀信仰的老人。
江正德1933年出生于商丘农村。大学毕业后,江正德到漯河一所中学任教。1993年,江正德调入漯河大学(现漯河职业技术学院)任教,1996年退休后又被学校返聘。直到73岁,江正德才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心爱的讲台。
在40多年教学生涯中,只要有时间,喜欢写作的江正德就会写一些诗词、散文。退休后,有了充足的时间,他不吸烟、不喝酒,把学习当作自己的必修课。每天,他坚持早上听广播,晚上看《新闻联播》,并把重要的国内外大事记录下来,然后找来报纸认真研读,领会内涵,写出读后感,或者有感而发创作诗词。他创作的诗词大多是歌颂党的丰功伟绩和赞美时代发展变化的,充满了正能量。
如今,这位90岁高龄的老人创作的诗词、文章有500多首(篇)。他写的《满江红·喜迎十八大》获全市“诗书画影抒情怀 喜迎党的十八大”主题活动比赛二等奖,《胸怀信念喜洋洋 赞歌献给母亲娘——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荣获漯河市离退休干部“我和我的祖国”原创诗词大赛优秀奖,诗歌《红色中华魂 时时铭在心》荣获河南省离退休干部“不忘红色初心 助力出彩中原”原创诗词大赛优秀奖。江正德写的诗词,有多首刊登在《漯河日报》等报刊上。
这位耄耋老人精神矍铄,每天坚持学习,笔耕不辍,乐此不疲。然而,这对于江正德来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江正德2020年得过两次脑梗,2021年又患上了心脏病,曾两次到医院抢救。医生多次嘱咐他要注意休息,不能累着,更不能激动。近两年,江正德曾两次生病住院,一次是心脏病复发,一次是鼻子出血。但只要感觉身体好转一点儿,他就立即投入到学习创作之中。
江正德老人还有一个爱好就是朗诵诗词,每天诵读经典诗词和自己创作的诗词。采访中,他向记者脱稿朗诵了多首自己创作的诗词。朗诵时,他必定要站起来,先酝酿情绪,然后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时而慷慨激昂,时而神采飞扬,充满了力量和激情。
“我要活到老、学到老。”江正德说,“趁现在头脑清醒,耳不聋,眼不花,我要抓紧时间多写一些歌颂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的诗词,教育现在的年轻人,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