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振指导外国学员练功。
■文/图 本报记者 杨 光
中国武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近期,我市少林德成武馆来了7名外国学员,跟着馆长陈庆振学中国武术。
8月14日上午9点,河上街景区的少林德成武馆门前,一队学员正顶着烈日训练,其中7名外国学员特别引人注目。他们身着练功服,认真做着跑步、踢腿、压腰、拉伸等热身动作,虽然大汗淋漓,但没有丝毫懈怠。陈庆振在旁边喊着口号,对他们进行动作指导,时不时竖起大拇指表扬。
“这些外国学员是7月底来武馆的,要在这里训练三四周。”陈庆振告诉记者,他们都是少林功夫的爱好者,有多年训练经历,一有机会就来中国学习提升。
56岁的米格勒来自意大利,从事印刷工作。这是他第三次来中国学武。米格勒告诉记者,他特别喜欢中国武术,2000年陈庆振去意大利教学时,就跟着陈庆振学习。2010年,米格勒第一次来中国就跟着陈庆振训练。
“在中国学习少林功夫,训练更辛苦。很多动作在国外学不到,也找不到好的老师指导。”米格勒说。
39岁的皮特来自德国,曾在中国学习、工作,是一名“中国通”,目前在德国经营一家小型软件公司。皮特告诉记者,2006年,他在武汉大学留学期间接触到少林功夫,从此就爱上了中国武术,几乎每年都会抽时间来中国学习。
“我去过中国很多城市,漯河是第一次来。这座城市很干净,也很美丽。这里的人生活状态很轻松,并且很友好。我们训练之余去逛街,很多市民会主动和我们打招呼。”皮特说,他在德国教了一批喜爱中国武术的学员,准备明年带他们来漯河学习。
来自瑞士的阿琳娜今年17岁,4岁就开始了武术训练。她的教练曾来中国学习少林功夫。来中国学习是阿琳娜的梦想,今年梦想终于实现了。“阿琳娜的17岁生日是在我们武馆过的。大家买来生日蛋糕,一起为她庆祝。”陈庆振告诉记者,她主要是加强基本功训练,并学习小洪拳等少林武术套路。
陈庆振自幼习武,是少林寺第三十一代弟子,曾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武术表演和武术交流教学活动,为提高中国武术的知名度作出了贡献。“每年都有不少热爱中国武术的外国学员来拜师学艺,其中不少人还成了武术教练。”陈庆振说,中国武术在世界各地受众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中国在国际上知名度较高的文化符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