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国霞
今年以来,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主动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融入道路运输工作实际,坚持党建引领,突出行业特色,常态化推进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党建引领 培根铸魂
该中心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安阳红旗渠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纳入党员干部培训计划、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党支部“三会一课”计划,引导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学、深入反复学,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见实效。深入开展学雷锋实践系列活动、社区共建等党员志愿服务,有力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持续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常态化开展“道德讲堂”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论述精神,引导干部职工传承弘扬优秀家规家训。结合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举办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让干部职工感受到生活多姿多彩,进一步提升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改进作风 树好形象
今年以来,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始终把职工思想道德和公民道德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来抓,坚定不移地把思想道德建设贯穿于文明单位创建全过程。
该中心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对公民的“三义”“三德”“三观”教育,建立与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相符合和道路运输行业特点相适应的职业道德体系;有针对性地围绕党风廉政、服务提升等主题,选择客货运转型发展、道路运输从业人员高频事项办理、公共出行等群众关注的问题进行立项,以“服务社会、群众满意”为标准进行重点提升,进一步优化业务办理环境,促进机关和服务窗口工作作风改进。积极开展行业文明创建和身边好人推荐,在市文明办举办的好人推荐活动中,该中心涌现出杨广威、阮景昱等多名道德模范。宏运集团方军普、董岗英被评为我市“十佳市民”。
提升水平 服务人民
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以省级文明单位创建为着力点,切实提升行业服务水平,把创建工作转化为深入推进道路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努力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供一流运输服务。
大力提升城市客运服务能力。我市以综合评分第一名成绩被评为河南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顺利通过国家“绿色出行”城市验收,入围国家“十四五”时期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城市名单。根据客流规律,科学调配公交车辆和班次投入,在方便乘客的基础上,实现运营效率最大化。持续开展“十佳优秀驾驶员”评选活动,为出租车行业树立标杆。强化科技监督,出租汽车电子发票系统顺利上线。
持续提升维修服务能力。三类维修企业电子档案实现零突破。采取责任倒挂的方式,求外援、讨办法、取真经,通过“车店长”软件帮助企业免费注册。目前,已注册153家,联网对接率已经达到了76.5%。加快推广道路运输行业电子证照,通过现场演示操作流程,确保企业和群众“能办成”。电子证照申请数量达到23042个,位居全省第一方阵。组织开展漯河市汽车维修工技能竞赛初赛,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全省决赛,取得了优异成绩。选手李恒被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交通建设工会授予“河南省交通运输系统技术能手”称号。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高频事项“跨省通办”便民高效。进一步明确办理时限、办理流程,着力解决同一事项重复提交、事项办理无时间限制等问题。同时,加大业务培训和宣传力度,利用驾驶员返乡窗口期,开启节假日不休息、“不打烊”模式,确保双休日、节假日“岗位不间断、服务不断档”。针对返乡驾驶员,采取“一次示范、二次指导”模式,保证驾驶员学会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我市办结量、办结成功量、办结率等均居全省领先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