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练之后,宋守业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读书。
■文/图 本报记者 尹晓玉
“读书对我来说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还是一种精神寄托。翻开书籍,就好像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现实中一切焦虑、烦恼都被挡在外面,整个人都能安静下来……”宋守业说,读书已经成为他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一天不读书会浑身不自在。
今年58岁的宋守业在召陵区一家机关单位工作。“我出生在老窝镇一个农民家庭,家里有兄弟三人,生活清贫。上小学时家里基本没有课外书。但我从小就对读书无比渴望,经常向同学和村里喜欢收藏书的人借书读。”宋守业说,一次,他借到一本《水浒传》,看得废寝忘食,也更加认定读书是一件非常有趣且有意义的事。对读书的热爱,让他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考上了大学,走出农村进入机关工作。“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走进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宋守业说,参加工作后有了收入,他每个月都拿出一部分工资买书,家里已经收藏了1000多册书。几十年如一日,宋守业在工作之余只要有时间就读书,还养成了每读书必记录的习惯。他写了二十余本读书笔记,还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四个结合”读书法。
把读书与锻炼身体相结合。宋守业有晨起骑行锻炼的习惯,每次去锻炼时,他都在车把上挂一个袋子,里面装着近期正在读的书。晨练之后,他会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拿出书读上半小时到一小时再去上班。
把读书与书法练习相结合。宋守业时常把读书过程中发现的好句子以书法的形式记录下来。在他家里,《红楼梦》里面的100多首诗词都被他写成软笔书法并装订成册放在书房。
把读书与文学创作相结合。宋守业说,自上初中起,他心里就有一个文学梦。为了这个梦想,近年来,他在认真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的基础上开启了文学创作之路——先后在《中国人事报》《河南日报》《漯河日报》《奔流》《牡丹》等发表小说、散文200多篇。除被《经典文学》《河南文学》聘为签约作家外,2021年12月,他还当选为召陵区作协主席。
把读书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除了自己读书,宋守业还非常注重在家里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家里的书房、卧室、客厅,甚至卫生间都放有书。在宋守业的影响下,他的儿子也非常喜欢读书,并考上了研究生;他的爱人读了很多心理、中医等方面的书籍,还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证书。
“我最近在读宋史方面的书,已经读了二十多本,越读越觉得有意思。”宋守业说,他打算由过去粗放型阅读转向精细型阅读,不求有多大作为,但求一生与书为伴,生活充实而富有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