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智能化生产线。本报记者 张 佩 摄
■本报记者 张晓甫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城市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创新理念激发市域经济发展新动能?如何在发展的新赛道上持续加速?面对这个时代课题,市委、市政府以加快建设更有特色、更具活力、彰显优势的创新之城为抓手,构建一流产业生态、创新生态,加快食品产业做大做强,为河南“奋勇争先、更加出彩”作出了漯河贡献。近两年,中原食品实验室在漯河安家落户,漯河市助推民营企业扩投资强活力的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通报表扬,“三链同构”实现食品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做法入选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
炼强一个“内核”
今年新春伊始,我市召开全市第一个大会——中原食品实验室科学家大会暨漯河市创新发展大会,近百位院士专家学者和省内外知名企业代表共商发展大计。“真没想到一个研发平台,竟然能发展成为省级食品实验室。”听完会上院士专家的报告,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创办人詹跃勇感慨地告诉记者。
我市食品产业产值超2000亿元,拥有7000多家相关企业,但大多为中小企业,创新研发能力薄弱,产品同质化严重,食品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对此,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离开了科技研发,食品名城的高质量发展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能是一句空谈。”2017年9月,我市建立了旨在服务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2022年9月,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正式升级为中原食品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6所国内知名院校成为共建单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院长任发政担任实验室主任。
有了创新发展的“引擎”,我市将中原食品实验室作为“一号创新工程”,举全市之力高标准建设。实验室实行“1+6+N”组织建设模式,明确食品产业六大发展方向,实行“1+1+2+M”人才工作运行模式,汇聚了11名院士、13个国家杰青和长江学者科创团队、10个全职研发团队、200余名科研人员等一批高端创新人才。截至目前,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原食品实验室先后投入4.1亿元,(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