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文博
8月16日,记者走进召陵区召陵镇后油李村,只见一排排果树和茂盛的绿植将整个村庄装扮得绿意盎然。据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华山介绍,村里栽种着石榴、桃、杏、李等果树。每到果子成熟时,村里会组织村民开展采摘活动。大家赏景品果,热闹非凡。
一片绿色掩映下,一座300多平方米的幸福院静静地坐落在村室一侧。幸福院里,餐厅、阅读角、休息室、娱乐室等一应俱全。“幸福院长期为儿女不在家、年满70岁的老人提供爱心午餐。村里的文化合作社也经常带领老人开展文娱活动。老人在这里很开心。”王华山说,“这些都是我们创建‘文明幸福星’的成果。”
后油李村取得的成果,是召陵区深入开展“文明幸福星”创建工作的缩影。自“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召陵区坚持为民服务工作导向,以提振村民精气神、焕发文明新气象为目标,持续培育文明新风,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掀起了争创“文明幸福星”的工作热潮。
2022年,召陵区129个村成功创建“文明幸福星”,为全区“五星”支部创建贡献了最多的“星”。
聚焦机制,统筹推进。召陵区成立文明幸福专班,统筹推进“文明幸福星”创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文化振兴等工作。召开推进会,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明确任务、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通过现场培训、线上培训、观摩评比等方式,开展全员创建培训。打造样板村、示范村,带动全区各村“文明幸福星”创建工作。专班人员深入镇、村,督促指导,发现问题,及时交办,限期整改,补齐创建短板弱项。
聚焦文明,丰富形式。召陵区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改革,完善“一约五会”,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养,提振广大群众精气神。(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