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漯河港正式开港复航。(资料图)本报记者 焦海洋 摄
■本报记者 张伟伟
8月4日,一艘载着巴布亚新几内亚原木的货船,漂洋过海抵达漯河港;8月19日,伴随悠扬的汽笛声,一趟悬挂着“中老国际货运”标识的列车,满载货物从漯河火车站驶向老挝首都万象;9月4日,双汇物流网络货运平台注册的货运车已经达到18.9万辆,货源信息与车源信息智能匹配,一张“货通天下”的智慧物流网逐渐撒开……
从公路到铁路,从陆地到水上,漯河交通区位和现代物流产业相结合,正在迸发出枢纽经济的新活力。
8月18日,市委八届四次全会指出,要坚定不移推动产业变革性转型,推动物流向枢纽经济转型。随后,省交通运输厅与市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建特色物流枢纽经济先行区。
为什么要建设特色物流枢纽经济先行区?建设特色物流枢纽经济先行区,漯河有哪些优势?如何建设特色物流枢纽经济先行区?连日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枢纽经济 漯河先行
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指出,要大力实施优势再造战略,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向现代产业体系优势、内需规模优势向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优势转变,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2年2月,省委书记楼阳生在我市调研时强调,要坚持开放带动,充分发挥交通优势、物流优势,大力发展枢纽偏好型产业,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变区位交通优势为枢纽经济优势。
一年多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书记楼阳生调研漯河时的讲话精神,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为统领,(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