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 丹)秋风送爽硕果香,玉米鎏金迎客来。9月13日,黄淮海夏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现场观摩交流会在我市举行。玉米产业技术领域知名科学家、专家学者和龙头企业代表齐聚沙澧,共同观摩探讨夏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吕修涛,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孙坦,中国农业科学院院属主要部门、相关业务处室、研究中心领导、专家学者及作物科学研究所黄淮海夏玉米抗逆高产栽培与品质生理科研团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万里,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惠民等省直厅局领导出席。
市委书记秦保强、市委副书记贾宏宇、副市长王继周参加相关活动。
当天上午,观摩团实地观摩了舞阳县玉米万亩试验田,听取夏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研究运作及在舞阳县应用情况汇报。看到试验田里一排排玉米整齐排列、植株青翠茁壮、果穗金黄饱满,观摩团成员纷纷点赞。大家一边询问专业技术问题,一边互相交流探讨,表示要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
随后召开的研讨交流会上,贾宏宇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与会各位领导、专家、来宾表示诚挚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漯河市情。他指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兴农”“三链同构”“农食融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三个转向”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粮食生产摆在重中之重的突出位置,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质效和竞争力。我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深入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合作,并于2022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为服务“三个转向”“科技包市”的全国首创。2021年以来,我市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玉米密植滴灌增产技术种植模式的试验研究、配套设施建设、示范推广普及等工作,开展了6项玉米提质增效技术集成攻关,初步打造形成了黄淮海区域夏玉米密植高产高质“漯河模式”。这种以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为核心、适合本地实际并能快速复制的集产学研用于一体的新技术模式,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团队在漯河结出的丰硕成果,对推动黄淮海夏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