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第十九届亚运会将在杭州拉开帷幕。对于国人来说,亚运会并不陌生。从1974年我国首次参加亚运会,到1990年北京亚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再到今年的杭州亚运会,其间,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如今,亚运会不仅是亚洲地区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还成为外交、文化、经济的交流平台。
1974年中国正式参加亚运会
亚运会全称“亚洲运动会”,由亚洲运动会联合会举办,其历史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体育界开始考虑举办一个全亚洲的运动会。1947年,“亚洲关系会议”举行,时任印度总理尼赫鲁提议各会议参加国考虑举办亚洲运动会。随后,印度业余田径协会会长兼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桑迪向各国代表提出亚运会计划的相关问题。1949年伦敦奥运会举办期间,这一设想再度在亚洲区代表的集会上提出,同年,亚运会联合会宣告成立。
1951年,第一届亚运会在印度新德里举行。当时,中国应邀派出代表团前往参观。但第二届亚运会至第六届亚运会,中国并没有派团参加。
1973年9月,亚运会联合会执委会在曼谷召开会议,通过了伊朗代表提出的“建议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应在亚运会联合会中代表中国”的提案。同年11月16日,亚运会联合会理事会举行特别会议,确认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亚运会联合会中的合法席位。次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发表声明,宣布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作为亚运会联合会的成员派出体育代表团参加第七届亚运会。
1974年,第七届亚运会在伊朗举办。中国对于这届亚运会非常重视,赛前专门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选拔赛,最终派出274名运动员参加亚运会田径、游泳、体操等14个项目的比赛。当时选拔出来的运动员来自全国各地,都是在群众性体育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佼佼者,有工人、农村人民公社社员、解放军指战员、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学生、教师和机关干部。
在这届亚运会上,中国运动员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方针,加深了同老朋友的友谊,结识了更多的新朋友,在许多项目中进行了技术交流,女运动员李亚敏还打破了女子标准手枪25米60发的射击世界纪录。
从那以后,历届亚运会都能看到中国运动员的身影。
1990年中国首次举办亚运会
亚运会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中国第一次举办亚运会是在首都北京。
1984年3月,中国奥委会向亚奥理事会发出了正式函件,申请在北京举办1990年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半年后,第三届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代表大会批准了中国奥委会的申请。
那时候,亚运会已举办了九届,印度、菲律宾、日本、印尼、泰国、伊朗曾先后成为举办国,其中有的还举办过两届或三届。此前,我国曾三次派出大型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德黑兰举行的第七届亚运会、在曼谷举行的第八届亚运会和在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并且在第九届亚运会上获得了金牌总数第一的好成绩,不过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举办过亚运会。
当时,我国举办综合性大型国际运动会还是第一次。为办好这届亚运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北京新建和改建了33个体育场馆。500名设计人员用了三年时间,绘制了上百万张设计图纸。国外建筑专家对这些场馆的设计给予了高度评价。
有“亚洲第一馆”之称的北郊游泳馆是由香港爱国人士霍英东捐资兴建的;位于木樨园的亚运场馆,由全国2000万个体户捐资2050万元兴建,定名为“光彩体育馆”。
北京在迎接亚运会期间,还大力提升首都软硬件建设,昔日的城乡接合部大屯乡建起了地标性建筑亚运村,原本并不发达的南北向交通明显改善……京城由此展开了一幅新的时代画卷。
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第十一届亚运会如期在北京举行,来自亚奥理事会成员的37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共6578人参加。这届亚运会,创下了“代表团数多”“参赛人数多”“比赛项目多”“得奖牌的国家和地区多”“竞技水平高”等一系列新纪录,赛会交通、通讯、体育场馆、新闻中心和电视传送系统都经受住了考验。
北京成功举办亚运会,对于增进亚洲各国人民和运动员间的友谊、促进亚洲国家的文化体育交流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影响,振奋了民族精神。而成功举办大型赛会的经验,也为日后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广州亚运会人数项目刷新亚运史纪录
中国第二次举办亚运会是在广州。2004年7月1日,亚奥理事会第二十三届全体会议传来好消息:中国广州获得2010年亚运会主办权。由于正赶上亚奥理事会对亚运会推行“瘦身”计划,即从2014年起缩小亚运会的规模、减少竞赛项目,广州亚运会因此成了当时规模最大的一届亚运赛事。
2010年11月12日至11月27日,第十六届亚运会在广州举行。这届亚运会有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运动员和4000名随队官员参加,另外有大约4000名技术官员和裁判员、上万名媒体工作人员和6万名志愿者参会,参与人数是当时亚运史上最多的一届。同时,这届亚运会设有42个大项、470多个小项的比赛,也是当时亚运史上竞赛项目最多的一届。
在广州亚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了416枚奖牌,其中包括199枚金牌,创造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亚运会以来的最好成绩。更重要的是,广州亚运会见证了亚洲体育运动的新发展:刷新了3项世界纪录、15项亚洲纪录和27项亚运会纪录。作为东道主,广州以完善的比赛场馆设施、出色的组织服务工作,赢得了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和国际社会的好评。
中国蝉联10届亚运会金牌榜首
亚运会是亚洲体育的大舞台,各国选手在较量与拼争中不断刷新纪录,促进了亚洲体育水平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举世瞩目,逐渐奠定了亚洲体坛霸主地位。
1982年,在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共夺得61枚金牌,金牌总数超过了之前历届亚运会第一名日本队,首次跃居第一位。
从那以后,直至2018年在雅加达举行的第十八届亚运会,中国连续10届位居金牌榜榜首。起初,这种优势比较微弱,像1982年只比第二名日本队多4枚金牌、1986年只比第二名韩国队多1枚金牌。但从1990年起,优势明显提升,中国金牌总数一路遥遥领先。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体育早已不满足称雄亚洲,而是放眼奥运,将亚运看作“中考”,为奥运“大考”积蓄力量、储备人才。
2002年,出征釜山亚运会的686名中国运动员中,参加过亚运会和奥运会的只有201人,完全称得上是一支以新人为主的队伍。2006年,参加多哈亚运会的647名中国运动员中,有413人从未参加过国际综合性大赛,占运动员总数的63.8%。时任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段世杰说:“此番出征不仅要保留好的传统,还要注意锻炼新人,要为2008年奥运会练兵。”
不难看出,对中国健儿来说,夺取金牌总数第一早已不是唯一目标。通过参加亚运会锻炼新人、为奥运会做准备,成为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
杭州亚运会新建场馆赛前惠民开放
明天,第十九届亚运会将在杭州拉开帷幕,这是中国第三次举办亚运会。
作为唯一的申办城市,杭州于2015年获得了第十九届亚运会举办权。受新冠疫情影响,原定于2022年召开的这届亚运会推迟一年,改为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行。
杭州亚运会设置了40个大项、61个分项、481个小项,其中,电子竞技首次成为亚运会的正式竞赛项目。比赛将在杭州以及宁波、温州、金华、绍兴、湖州六个赛区56个场馆举行。本着“能改不建”的原则,56个竞赛场馆当中只有12个是新建场馆,其他场馆都是改建或者临建。
亚运惠民,场馆先行。杭州亚运会延期后,全面竣工并通过赛事功能验收的56个竞赛场馆、31个训练场馆并未束之高阁,而是按照全民健身、专业主导、学校开放、市场运营等模式陆续向社会惠民开放,成为国内新建综合性体育赛事场馆在赛前向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开放的优秀范例。截至今年6月,在这些场馆参与健身的人次已达800多万。
目前,杭州亚运会中国代表团已集结完毕,包括36名奥运冠军在内的886名运动员,将参加除卡巴迪、板球以外的38个大项、407个小项的比赛。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再到今年的杭州亚运会,我国综合国力、办赛理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今,亚运会对于中国而言不仅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更是外交、文化、经济的交流平台。即将展现在亚洲和世界面前的,是一个充满活力、更加开放包容的中国。
■相关链接
杭州亚运会更“智能”
作为杭州亚运会办赛理念之一,“智能”贯穿于杭州亚运会筹备全过程。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和最新科技成果的支撑下,让杭州亚运会更“智能”。
本届杭州亚运会的“智慧大脑”——综合指挥平台共接入9张网29个系统72大类数据,连接了亚运六城87个场馆的7.4万名工作人员,能够实现24小时的智能化运作。
在温州体育中心体育场草坪下方,18个传感器实时监测草坪状态,进行科学养护。在桐庐县的亚运马术中心1比1孪生复刻的数字马术场,点点鼠标能对马匹健康状况、检疫采样、饲料库存等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
“智能”不仅让庞大的赛事系统更高效便捷,也让观众观赛体验更舒适。“智能亚运一站通”平台,为观众提供从购票、出行、观赛到住宿、用餐和旅游等一站式的服务。截至目前,注册用户已经突破1亿。在杭州的大街小巷,可线上预约的无人驾驶专线、会“说话”会“转头”的数字路牌、能无线充电的休闲座椅等,越来越多“黑科技”正走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让“智能亚运”看得见、摸得着。
本版稿件据新华社、央视网、《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