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正在做实验。本报记者 焦海洋 摄
■本报记者 石慧英 杨会枝 刘 丹
突破16项关键技术,发布36项代表性成果,与企业达成科研合作项目124项,转化技术成果73项,成为河南万亿级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
汇聚全国食品科研领域“最强大脑”,引进院士11名,组建了由29名国家杰青或长江学者领衔的13个柔性人才科研团队和11个全职人才科研团队,采用“省外+省内”双首席科学家模式,常态化引进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组成食品研发超强阵容;
着眼科技创新上、中、下游协同集成,加速构建“实验室+研究生院+孵化器+中试基地+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的全链条科研转化体系……
作为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打造的“一号创新工程”,揭牌一年来,中原食品实验室带着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全省万亿级食品产业需求和全市“现代化食品名城、创新之城、幸福之城”建设部署,加强食品领域“卡脖子”技术协同攻关,开足马力,在提质传统食品、培育新兴食品、布局未来食品赛道上提速竞跑,全力打造国内食品产业高端人才聚集高地和科技创新高地。
近日,记者跟随创新驱动调研行宣传活动采访组,深入中原食品实验室调研采访,聆听我市着力打造食品产业创新发动机的铿锵足音。
(下转02版)
中原食品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