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11月2日 星期

沙澧大地闪耀中华文明之光
——写在纪念贾湖遗址发掘40周年暨第二届贾湖文化国际研讨会开幕之际
↑贾湖遗址出土的文物。

→贾湖遗址发掘现场。


■文/本报记者 王 辉 李 胜 张伟伟

图/本报记者 杨 光

八百里巍巍伏牛山东麓,丰饶的黄淮平原西部边缘,美丽的沙河、澧河一路奔腾,穿越千年古县舞阳,孕育出一束文明之光,闪耀今古。

它,就是贾湖遗址,位于漯河商埠古镇和美食文化代表地的北舞渡镇贾湖村。

大约9000年―7500年前,一群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居住。40年前,这片沉睡数千年的遗迹,第一次被发掘。伴随着一件件文物相继现世,贾湖的考古发现震惊中外,被誉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和“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上镌刻着它的亘古辉煌。

时空轮转,沧海桑田。

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带着沉甸甸的收获,我们迎来了贾湖遗址发掘40周年暨第二届贾湖文化国际研讨会,海内外专家学者齐聚漯河,分享研究成果,探源贾湖文化,赓续文明之光。

文明星火从这里点燃

天高云淡,秋风习习。

走进贾湖村,只见村内道路宽阔整洁,建筑古韵盎然,几户村民正在往屋檐下挂玉米串,黄澄澄、金灿灿的一片。

据贾湖移民碑记记载,明朝初年,贾姓先民自山西迁移此处定居之时,这里有一处湖泊存在,故湖以人姓命名,村以湖命名,即称“贾湖村”。

时过境迁,湖水依旧波光闪烁,滋养着这个小村庄。距离湖边不远处,就是正在进行第九次发掘的贾湖遗址。本次发掘希望在环濠、稻田、古河道等遗迹方面有更多考古新发现,进一步配合贾湖遗址保护展示提升工程,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更多实证和依据。

在发掘现场,记者见到了年近六旬的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特聘技师贾长有。他与贾湖遗址已经打了40年交道。1983年,贾湖遗址试掘时,他在北舞渡上高中,每天一放学就跑到现场围观,看得多了,逐渐对考古产生了兴趣。翌年秋天,贾湖遗址第二次发掘,高中毕业的贾长有有幸被选中,配合考古队在发掘工地干活儿。

怀着对考古的热爱和揭开贾湖神秘面纱的期待,贾长有跟着遗址发掘和研究主持者张居中教授边干边学,先后参与7次发掘,目睹了贾湖遗址一点点拂去尘埃、震惊世界。

正是因为有了像他们这样的一大批考古工作者和贾湖文化研究者呕心沥血,在浩如烟海的文物和史料中殚精竭虑、上下求索,缥囊历代吉光片羽,缃帙四方雪泥鸿爪,才拨开了历史的迷雾,叩开了人类文明之门。

(下转0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