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丹
见习记者 郭嘉琪 应诗雨
11月4日,纪念贾湖遗址发掘40周年暨第二届贾湖文化国际研讨会在我市盛大启幕。在为期两天的学术报告会上,来自国内外的100余名考古、地理、科技界的专家学者,围绕“探源贾湖文化 寻根中华文明”这一主题,聚焦贾湖遗址出土文物与音乐文化、农业起源、生业经济、文字起源、酒类酿造、祭祀文化、文明起源等内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深入交流,是近年来贾湖遗址综合考古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现。
探源中华文明
增强文化自信
“贾湖甲骨契刻是中国文字的滥觞。”“贾湖骨笛,是贾湖遗址最为杰出的代表,堪称人类史前的音乐瑰宝。”“贾湖遗址向我们完整展示了史前人类从狩猎采集向稳定农业生产过渡时期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最高成就。”“全世界使用绿松石的先驱是贾湖先民。”……在这场专家云集、智慧与思想碰撞的顶尖学术盛宴上,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作为距今9000年—7500年中国史前文化的重要遗址,贾湖遗址凭借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中国乃至世界音乐起源、稻作起源、酿酒起源、家畜起源、甲骨契刻及原始崇拜等领域的研究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为中华文明起源奠定了坚实基础。
贾湖遗址位于舞阳县贾湖村,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从1983年至今,先后经历8次发掘,出土文物6000多件,拥有11项世界之最,被评为20世纪全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和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