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见习记者 李慧莹
“天青色,玛瑙釉。看着薄,摸着厚。芝麻钉,釉裹足。体轻巧,内含秀。香灰胎,蝉翼纹。晨星稀,润如玉。很养眼,不刺目……”11月4日上午,在郾城区新店镇双楼徐村,记者见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君子的徒弟徐大磊。一见到记者,徐大磊就用这段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表达了他对天青釉汝瓷的喜爱之情。
在他家院子的一隅,一个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烧瓷炉刚刚烧出一炉形态各异、润泽如玉的汝瓷。这些汝瓷从1000摄氏度到常温,在热胀冷缩的效应下,绽放清冽的“开片”之声。徐大磊一边审视带有余温、正在“开片”的一件件汝瓷,一边向记者讲述他与汝瓷的故事。
“我出生于1973年,从14岁开始学习制作汝瓷,如今已经36年了。”徐大磊说,1987年,他师从于汝瓷烧制大师王君子,离开家乡到平顶山市宝丰县清凉寺君子汝瓷研究所正式学习汝瓷制作工艺。
“学习的第一课是摔泥。摔泥既是个体力活儿,又是个技术活儿。当时还没有机械化设备,手工摔陶土泥后,再通过揉将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使水分均匀分布,从而变得光滑细腻。一个小时下来,累得我满头大汗。”徐大磊告诉记者,上山勘探矿石原料、运送矿石下山,再将矿石原料磨成粉、洗泥、摔泥、揉泥……日复一日的辛苦付出使他掌握了汝瓷制作的基本技艺。后来,师父王君子开始向他传授配釉、烧制的核心技术。
1998年,徐大磊成为王君子研发汝瓷的得力助手。经过多年的潜心学习研究,徐大磊掌握了汝瓷的制作工艺和烧制技艺,得到了师父的认可。随后,他们开始谋划破解汝瓷原矿釉的奥秘。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他们成功研制出仿古汝瓷,成为首批宝丰清凉寺原矿釉开拓者。
2017年,徐大磊回到家乡漯河,投资百万元实施“造窑计划”。有了自己的烧制平台,徐大磊开始把汝瓷的传承、发展提上日程。
与很多优秀历史文化传承者一样,徐大磊对守正创新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汝瓷的传承不能脱离原本,要在“守”的同时开拓创新。为此,他坚持走“传承、创新、发展”之路,不断尝试新品烧制,注册“磊明汝瓷”商标,推出多样化的汝瓷产品。2023年,徐大磊创新性地将陨石作为原料加入汝瓷的制作中,研发出“陨石汝瓷”并申请专利。
为了传承汝瓷文化,徐大磊开始培养年轻人。“重视人才的培养,才能使汝瓷文化的发展后继有人。”徐大磊说,目前,他已经收了3名徒弟。
“非遗传承是我的梦想,也是师父的心愿。”徐大磊告诉记者,他还有两个想法,一是成立汝瓷工作室,让更多人能够通过参观、学习近距离感受汝瓷文化的魅力,激发人们对汝瓷烧制技艺的学习热情。二是借助贾湖文化IP的影响力,打造出属于漯河的“贾湖”汝瓷品牌,让汝瓷散发出时代魅力。对于未来,徐大磊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