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孙 震
11月11日上午10时,室外寒风凛冽,西城区沁源和小区健康中心二楼音乐教室内暖意融融。
“吸气,保持,均匀吐气……”六名小区居民正跟随市社区(老年)大学“沙澧学堂”老师的钢琴伴奏,从最基础的气息练习入手,接受歌唱训练。发声练习结束后,老师一边对照歌谱教大家学习新歌《故乡的小路》,一边用通俗的语言讲授乐理知识。台下的社区居民听得认真、练得用心,悠扬的歌声飞出了教室。
“这些阿姨的学习热情高涨!她们渴望在课堂上学到新东西、提高歌唱水平,这让我深受感动。”学习结束后,市社区(老年)大学“沙澧学堂”老师罗俊尚对记者说,她虽然年轻,但是和这些老年人没有距离感,“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为他们的晚年增添乐趣。”
“老师很有耐心,讲的课也很生动,一遍遍纠正我们的音准。我年轻时就喜欢唱歌,在这儿学习一年多了,心情很舒畅。”78岁的毛秀芝老人说。
“‘沙澧学堂’在我们小区开展了多项公益活动,其中声乐、戏曲、瑜伽等线下课程最受欢迎。”漯河昌建乐享医养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朱艳凤介绍,“沙澧学堂”还在小区举办了多场演出活动,如太极拳表演、“银铃风雅颂”诗歌朗诵、戏曲表演等。
“沁源和小区是我们的一个教学点。”市社区(老年)大学办公室主任石殿杰介绍,2019年以来,“沙澧学堂”作为市社区(老年)大学和谐沙澧行动计划的一个项目,在我市多个社区、小区设立学习中心和教学点,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课程有合唱、广场舞、交谊舞、诗朗诵、戏剧、书法、绘画等。随着时代发展,课程内容也与时俱进,增设了视频制作、中医养生等,都是老年群体关注的内容。
“市社区(老年)大学就是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他们想学,我们就提供平台。”石殿杰说,只要学员有意愿、身体条件允许,就可以在家门口“背起书包上学堂”。
在源汇新区挂刀营社区,“沙澧讲堂”的老师和社区工作者积极探索社区职业教育新模式,先后开展家政服务员、中式烹调师、保育员、电子商务师、电焊工等技能课程培训。
在郾城区龙塔街道金牛社区,他们先后开设戏曲、器乐、太极拳、书法、摄影、绘画等课程,同时把时事政治、科普教育、阳台种植等作为公共课来上。
在源汇区顺河街街道建设西路社区,老师和志愿者先后多次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居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法律咨询服务。同时,他们还组织老年书法爱好者开展义写春联活动。
“‘沙澧讲堂’在各学习中心和教学点开展的活动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石殿杰介绍,所有课程都是基于居民的需求开设的。学员觉得哪位老师好,也可以“点单”上课。
“像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孙国明的《呵护精气神:中老年养生的必由之路》课程,紧扣《黄帝内经》,从中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现场小实验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授课,深受老人喜爱。”石殿杰说,作为被“点单”的老师,孙国明经常受邀到各学习中心、教学点上课。
“市社区(老年)大学不断进行资源整合,尽可能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石殿杰说,“沙澧学堂”师资力量雄厚,有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职工,也有社会上的兼职教师,还有志愿者。他们编撰了《漯河市社区大学四十八式太极拳》《山水画基础教程》《插花基础教程》《茶艺基础教程》《书法基础教程》等20多个具有区域特色的线上线下社区教育课程。
2022年,“沙澧学堂”录制的省级优质课程《呵护精气神:中老年养生的必由之路》入选全国“智慧助老”优质培训项目;2023年,“沙澧学堂”获评河南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居民的认可是我们继续办好‘沙澧讲堂’的动力。”石殿杰表示,下一步,“沙澧学堂”还要继续服务好社区居民,开设更多实用性强、接地气的课程,同时希望有越来越多的“70后”“80后”以及青少年加入,让“家门口的学堂”不仅是老年人的休闲娱乐之地,也为年轻一代提供发展兴趣爱好的场所,共享终身学习成果。
社区老人在“沙澧学堂”学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