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3年11月16日 星期

利通科技:一根软管的智能制造

利通科技生产车间。利通科技供图


■本报记者 尹晓玉

11月13日,在漯河利通液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通科技)生产车间,各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赶制由该公司研发的页岩油气增产酸化压裂软管、高压泥浆软管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油钻采软管产品。利通科技从2003年成立至今,用科技创新的“智慧之钥”打开了品质、品种、口碑齐步走的高质量发展之门,让利通科技从一家只有十几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为国内首家液压软管制造上市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秉持自主创新理念

利通科技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等于一体的具有自主进出口权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产品有高中低压橡胶软管、软管连接件、软管总成、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品等,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煤矿机械、化工、石油、食品、医药等领域。“任何一款产品的发展都有周期性,一个企业要想长远发展,绝对不能依赖某一款产品,而是要不断研发新产品,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利通科技董事长赵洪亮说,自主创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利通科技成立20年来,始终秉持“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自主创新”的发展理念,不断开拓创新,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进行研发和创新,使产品多元化,满足市场需求。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005年,赵洪亮发现同类国产液压软管使用的都是平面标识,而一些进口产品上的标志使用的是凹凸字条,既美观又上档次。为了让产品在市场中脱颖而出,他带领团队研发该项技术,最终研发成功,成为国内首个在液压软管上使用凹凸字条标识的企业。一个小小创新举措,让产品销量实现翻倍增长。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自2008年起,利通科技与被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的青岛科技大学开展校企合作,联合成立产品研发中心,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实验仪器设备优势、行业引领优势,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质量。

如今,利通科技已拥有自己的技术研发团队,设有研发中心和检测中心。检测中心通过了CNAS实验室认证。研发中心设有脉冲、爆破、耐火、盐雾等二十多个试验室,被评为河南省高压橡胶软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研发中心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已开始建设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研究所、液压软管研究所、工业软管研究所、石油软管研究院、密封技术研究所、金属材料研究所、橡塑制品研究所、超高压水力盾构装备研究院和产品中试基地,为推动“专精特新”项目发展和解决行业“卡脖子”难题提供更多保障。

经过20年的技术沉淀和人才储备,利通科技的多种产品在胶管脉冲疲劳性能、低介质渗透性能等方面具有技术优势,产品开发能力、科研技术水平等方面具有与国际同行竞争的能力。

新品研发屡结硕果

近年来,利通科技立足液压软管主业,深耕液压软管细分领域。紧盯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聚焦工程机械液压管路系统简洁化、轻量化、智能化、长寿命等需求,以“低弯曲、高压力、长寿命、多功能”为发展方向,不断推动技术迭代,在液压软管拳头产品的基础上研发出超级大力神低弯曲系列软管,产品满足工程机械全行业需求。该系列产品的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应用于中信集团、三一重工、徐工集团、山河智能、宇通重工、中煤集团、郑煤机、洛阳一拖、杭叉集团、中国中车等知名企业工程机械上,实现了高性能产品的进口替代。

在石油钻采领域,我国各大油田多采用硬管压裂技术,装备水平与国外油服企业相比差距较大。为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利通科技自主研发了页岩油气增产酸化压裂软管、高压泥浆软管、节流压井软管、井控软管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个系列24个石油钻采软管产品。经中石油西部钻探工程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使用,证明该系列产品能够满足15000 PSI超高压工况下使用,具有耐腐蚀、耐脉冲、耐磨耗等优良特性,可以完全替代国外进口产品,相关产品已被西部钻探、中原石油、华东工程、华北工程等国家大型企业或重点项目使用。利通科技已强势进军海外高端市场。

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业软管十强企业”、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连串荣誉印证了利通科技在自主创新上取得的丰硕成果。

近年来,利通科技参与制订国家标准四项、团体标准两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7项、省级科技成果11项,承担并完成省级重大科技专项两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6项。2021年11月15日,利通科技在北京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国内首家液压软管制造上市企业。

2021年,在化工原辅材料、海运费暴涨的背景下,利通科技秉持“一‘管’到底”的服务理念,分析不同产品实际工况环境,根据应用场景设计出挖机油管长寿命解决方案、超高压水射流树脂软管解决方案、市政管网高压大流量高效输送方案、页岩油气增产酸化压裂高效输送方案等,由单一产品供应商转变为管路系统设计服务商。

“未来,利通科技将坚定不移走独创引领之路,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研发力度,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持续推出高精尖产品,推进核心产品高端化、生产智能化进程,提升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争做细分领域的市场冠军。同时,加快企业由传统的单一型生产企业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型。”赵洪亮说。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