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3年11月17日 星期

与绿树花草相伴 让生命回归自然
——写在市卧龙生态殡葬服务园开园之际
小桥流水旁的骨灰寄存楼——沐风阁

殡仪服务区通往安葬区的大门(忘忧门)。

相邻墓区之间白墙黛瓦的“徽派”景门。

人工河“龙溪”蜿蜒园区南北。

市卧龙生态殡葬服务园一角。


■ 文/图 本报记者 王海防

初冬时节,落叶飘零;枝头菊花,傲霜绽放。市卧龙生态殡葬服务园内净土一片,时而有鸟掠过,发出婉转的啼叫。自此,让思念在岁月中流淌,让生命在绿色中延续。

补齐民生短板 满足市民需求

11月13日是农历十月初一,也是传统意义上的寒衣节,是民间祭祀亲人、追念感怀、悼念扫墓的日子。在这特殊的时节,市卧龙生态殡葬服务园开园。

市卧龙生态殡葬服务园位于解放路以东,卧龙公墓以北,漯阜铁路连接线以西。

走进园内,树木郁葱、芳草依依,首先感受到的是清幽、安静。

近年来,我市殡葬改革和发展工作得到纵深推进。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多,城市公墓建设滞后的问题愈加明显。

为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基本殡葬需求,我市于2021年1月,开始规划建设市级公益性大型生态园林式殡葬服务园——市卧龙生态殡葬服务园。

据了解,该项目于2025年全部建成后,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市殡葬服务设施老化、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为推进我市殡葬改革提供硬件保障。

景观生态化 功能多样化

服务园主要建筑内容包括殡仪办公区、殡仪服务区、殡葬园区、骨灰长廊、中心广场、停车场等设施。

殡葬服务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协调统一、着眼未来”的规划建设原则,结合生态化、艺术化、人文化陵园景观设计理念,根据墓园整体定位、文化背景及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建有寿仙园、福康园、寿祥园、福润园、福和园等墓葬区及生态花葬区、生态树葬区。同时,还建有滨水休闲长廊、天心广场、纪念广场、观花果区、太极广场等文化休闲区。

在陵园建设中,我市还借鉴其他城市墓园建设经验,种植适合漯河气候特点的花草树木,让墓园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循环利用、服务群众需求、顺应殡葬改革趋势等有机衔接,将市卧龙生态殡葬服务园打造成集安葬、追思、休闲、教育、传承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园林式墓园。

以树为碑,与花草相伴。近年来,生态葬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选择。为节约土地,提高单位用地骨灰安葬密度,落实生态殡葬理念,项目在生态殡葬区设置骨灰节地型墓位安葬区、骨灰立体安葬区及不保留骨灰安葬区。当项目全部建成后,共计可建生态墓穴、骨灰格位、骨灰植树(花、草等)安葬位等约8万个。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充分体现了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周边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让逝者的生命在花与树上得以延续,实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完美融合。

丰富文化内涵 提升服务水平

逝者的生命花园,市民的人文纪念公园。市卧龙生态殡葬服务园以文化立园,融入福禄万代、长寿万年等中国福寿文化。

服务园还有一大特点是运用人文造园理念和海绵设计手法,从“形”“水”“文”三方面规划建设,以满足群众对高质量殡葬服务的需求。

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已建成1200个墓穴、8间守灵室及3个告别大厅等,能够为全市群众提供高品质的殡仪服务,实现服务人性化、管理先进化和环境园林化。

据了解,一期工程占地75亩。随着试运营工作的全面展开,服务园将根据市民的需求对服务进行全面优化。在日后的运营中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运营理念,切实加强经营管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让每一个离去的生命得到尊重,让精彩的生命得以升华,让永恒的记忆留下芬芳。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