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元良 李丽娟 张玲玲
向北出漯河市区,沿龙江路向东就到了白庄村。道路平整,绿树成荫,缓缓起伏的土坡上农家屋舍错落有致,好一幅新时代乡村的美丽画卷。
召陵区召陵镇白庄村,曾让村民引以为傲的有两点,一是这里地势高,据村民讲比漯河火车站的钟楼还要高;二是召陵高岗一度砖窑遍地,车水马龙。然而,随着砖窑的关停整治,村民没事儿干,环境脏乱差,村党组织也戴上了“软弱涣散”的帽子。
短短几年,白庄村变了,奥秘何在?
建强“火车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这句话在白庄村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过去,我们村党组织凝聚力不强,村内环境差,基础设施落后。村民主要通过外出打工挣钱,普遍不富裕。”白庄村党支部书记白海涛说,2016年,在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原驻村第一书记陈瑞杰的指导帮助下,白庄村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开展党建学习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村“两委”团结,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参与感;通过强化培训和理论学习,提升村“两委”的战斗力、向心力和凝聚力……白庄村党支部把党建工作抓得很实在,党员们都积极参加村里的各种活动,村内从里到外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逐步形成了党员干部主动作为解难题,党群同心、携手向上的新局面。
“我们建了党员群,在外地的党员也能及时学习国家政策、了解村内动态,积极参与村内事务管理。”召陵区教育局驻白庄村第一书记郭强说。
2021年以来,白庄村新一届“两委”以创建“五星”支部为契机,全力打造和美家园,村内的党员干部真正发挥了表率作用。
村内游园需要除草,支部委员白向彬连夜进行清理;育苗需要四个小时浇一遍水,白向彬定好闹钟,一夜起来好几次;街头游园要修围墙,支部委员白二阳开车买来建筑材料,义务修砌……“村‘两委’成员团结一心,主动履行职责,党员们归属感很强,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郭强说。
“以前,有事儿就得跑到村委会、镇政府,现在党员干部三天两头就会来家里问问有没有困难、需不需要帮助,很多事情不用出门就解决了。”村民李梅的欣喜来自于白庄村实行的“党员联户制”。
在白庄村,每户村民家门口都张贴着一个“党员联户牌”,上面除了有党员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还有电子意见箱小程序和联户积分表的二维码。每名党员分包十多户村民,每名党员每周至少要到村民家一次……群众有意见或建议可以直接跟联户党员反映、扫二维码填写,真切感受到了“办事不用跑、党员家中找”的便利。
乡村产业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