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杨 光
齐罗村位于郾城区新店镇西北,辖齐罗、杨堂两个自然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519户2235人,拥有耕地3740亩。
过去,齐罗村是一个软弱涣散村。经过近年来不断“蝶变”,如今的齐罗村人居环境优美、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农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先后被评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020年度河南省卫生村、2023年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等,村党支部被评为河南省2022年度“五星”支部。一张张抢眼的名片,向人们诉说着齐罗村近年来取得的成绩。
近日,本报《和美乡村调研行》栏目记者走进齐罗村,对这个“颜值”“气质”并存的新农村建设“标杆”村进行深度了解。
软弱涣散村的蝶变
冬日暖阳下的齐罗村,整洁的柏油路四通八达,道路两旁的文化墙内容丰富、正能量满满,村民的住宅宽敞明亮,柳莺园、桐花园等小游园秀丽怡人,村文化广场上孩子们在嬉戏玩耍……这个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处处散发出新农村文明气息。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好日子等不来。只有敢想敢干,才能把日子过红火。”齐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罗红钊说,乡村振兴之路艰难曲折,但齐罗村人不屈不挠、敢拼敢闯,最终找到一条通往富裕的道路。
2014年,齐罗村迎来村“两委”换届选举。最后,因为村民意见不能统一,换届选举以失败而告终,并被定为软弱涣散村。换届选举失败的原因,是村里近200亩集体土地出租后,村民没有获得任何收益,群众意见很大。
为了保证村内工作正常运转,在上级推动下,齐罗村先成立了党支部,由罗红钊带领两名党员负责日常工作。罗红钊上任后,一部分村民要求将集体土地均分。罗红钊经过深思熟虑,认为这个方法不可行。
“分地容易,但没有了集体土地,今后发展村集体经济将无从下手,村里的发展会大大受限。”罗红钊说,在他的强烈建议下,村里的集体土地被分掉一部分,留下110多亩用来发展村集体经济。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