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文博
发放农村低保金1453.5163万元、城市低保金144.2671万元;发放特困供养金、生活补贴876.8040万元,特困人员护理费208.9299万元;向全区特殊群体发放价值296万元的生活物品……
扶危、济困、救急……今年以来,召陵区民政局始终以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服务民生为宗旨,在救助力度、救助广度、服务深度上下足功夫,全力发挥民政救助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的政策性兜底保障作用,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利益。该区临时救助工作排名全省县级第一,并于3月份被评为全市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县区。
构建立体式救助体系
“咱村一共有多少特困人员?”“村里最近有没有患大病的?”……11月9日,召陵区、青年镇、前谢村三级民政工作人员成立的“2+2+N”工作核查小组,在前谢村开展核查救助底册、研判分析难题、解读救助政策、入户走访排查等工作,效果明显。
“2+2+N”工作法是召陵区民政局推动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创新举措之一。为提升社会救助效能,召陵区民政局精心构建服务快捷高效的立体式救助体系,向困难群众提供更专业、更贴心的服务。
主动发现。结合“关爱你我他(她)·温暖千万家”行动,运用“2+2+N”工作法,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活动,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
核对调研。上半年,核对18批次33792人次,检出有疑点问题的364人次,核出大病医疗报销71人次,为主动发现困难群众提供精准的信息保障。
督导检查。指导各镇(街道)民政所(办)完善低保档案,严格实行“一户一档、编号管理”。坚持低保公示制度,实现城乡低保对象“有进有出、应保尽保”,有效杜绝“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