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12月6日 星期

宛若长龙腾空起 提速发展奏强音

平漯周高铁中国电建站前六标漯河示范区制梁场内移梁机。张 剑 摄

平漯周高铁中铁五局站前四标项目部中心试验室钢筋力学室内,试验员正在对螺纹钢筋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检测。本报记者 范子恒 摄


(上接01版)

各项工序紧密衔接

项目建设提质提效

初冬时节的沙澧大地,项目建设战鼓正酣。11月22日,位于舞阳县孟寨镇赵马村的湛叶舞特大桥C段(先行用地段)施工现场,几名工人正在焊接悬臂梁承重支架。只见他们将钢板精准对齐,焊枪一开,银白色的焊花顿时在钢板上飞溅开来。这些悬臂梁承重支架将用来加固一旁跨025乡道水泥路的两个桥墩,以保证墩身能更安全稳固地支撑起高铁“躯干”。

“我们正在进行桥梁桩基、承台和墩身的施工,每天大概能完成50根桩基、1个墩身、1个承台的施工任务。目前,已完成2030根桩基、62个承台、42个墩身的施工任务。”平漯周高铁中铁五局站前四标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张朝荣向记者介绍,“湛叶舞特大桥C段共需397个墩身,今年年底有望完成目标任务的80%。”

从赵马村施工现场出来,记者跟随项目部负责人来到湛叶舞特大桥C段跨澧河工程处。这里正在建悬臂梁水中墩,河道两边的打桩机、旋挖钻和反循环钻连续作业。“由于地下水位高、地质情况相对复杂,水中墩建设难度较大,工期是普通施工的8倍至10倍。经过项目部充分论证、优化设计方案,我们使用不同的机型作业成孔,采用钢板桩筑岛围堰、振动锤辅助长护筒跟进等施工技术,确保了涉水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平漯周高铁中铁五局站前四标项目常务副指挥段仕军说。

素有“铺架王牌军”美誉的中铁五局,拥有先进的试验设备和工程技术。为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平漯周高铁中铁五局站前四标项目部中心试验室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在集料室,该中心试验室主任张恒飞向记者现场演示了砂子细度模数检测。“烘干后的砂子要经过6次过筛称重,通过计算比重,合格后才能使用。”张恒飞说,从开工到现在,他们已经做过几百次砂子细度模数检测,合格率均为100%。

钢筋力学室配备多台试验设备,并且都有数字化系统监控。试验员曾文茂正在对螺纹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检测。他对一根HRB400E 16mm的螺纹钢筋样品进行标距,将样品夹持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该设备可以同时检测多项钢筋试验参数。经过数字化操控,钢筋样品被拉断。系统显示这根钢筋的抗拉强度为594Mpa、下屈服强度为426Mpa,均符合验收标准。“除了拉伸试验外,还需要对钢筋进行反向弯曲和重量偏差等多项检测。一组试验需约20分钟才可完成。”曾文茂说。

在科技与智能化加持下,平漯周高铁中铁五局站前四标舞阳制梁场各项工序紧密衔接。制梁场3号钢筋加工车间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钢筋成品和半成品。“我们已经实现了智能化生产。原来需要20人做的工作,现在7个人就能完成。每人每天能加工1.8吨钢筋。”智能化带动生产效率提升,让制梁场总工周毅深感自豪、干劲更足。

平漯周高铁漯河段整体呈横着的S形,在漯河西站“南进北出”。从舞阳出发驱车一个小时,记者来到了位于S形中间的转折处。这里是平漯周高铁中铁十五局站前五标项目部的一处施工工地。4名工人正在紧锣密鼓地绑扎水平筋。不远处的京广高速铁路上,列车风驰电掣般呼啸而过。

中铁十五局承担着平漯周高铁站前五标线路全长共28.228公里的建设任务。项目跨越源汇区、西城区、郾城区,包含双线特大桥2座、站场路基1段、制运架箱梁574孔及其他工程。项目7月2日开工以来,1750根桩基完成施工。据了解,项目部投用了桥梁桩基自动加工滚焊设备、钢筋加工数控设备,确保钢筋成品质量,在施工过程中使用了墩身自动喷淋养护设备、智能张拉(注浆)设备等,为工程质量、施工安全保驾护航。

沿着平漯周高铁线路向东北方向行进,记者来到了平漯周高铁中国电建站前六标漯河示范区制梁场。该制梁场位于黑龙潭镇老应村,划分为原材料实验区、混凝土拌和区、钢筋加工区、制梁区、存梁区等7个功能区。

场内拌和机轰鸣作响,900t移梁机耸立一旁,两台50t龙门吊来回穿梭,工人们正有序作业。记者看到,制梁场旁边就是高铁线路。该制梁场可以实现从水泥拌和、钢筋加工、箱梁钢筋笼绑扎、箱梁硬化脱模到后期架设箱梁的一体化运作。“在制梁场选址初期,我们就考虑到了大型临时设施在集约增效方面的作用,特意选了靠近线路的地方修建制梁场,一次建成、一次验收,避免二次投入,在节约成本的同时还为线路快速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达到集约增效的目的。”平漯周高铁中国电建站前六标项目经理阎有江说,“接下来,我们还会新增4台吊机,以‘大国重器’为项目建设提供更多硬核支撑。”

全力以赴强化保障

营造良好建设环境

为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我市着力优化环境,加强施工保障,全力加快项目建设。

在平漯周高铁漯河段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各类标牌悬挂在醒目位置,谁带班、谁在岗、谁主管,责任清晰,人员管理、后勤保障等井然有序。“为服务保障项目建设,我们建立了‘领导带班值班’‘周调度、月台账’等常态化工作机制,适时对各县区工作进行讲评,较好地发挥了考评‘指挥棒’‘风向标’作用。”平漯周高铁漯河段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综合协调处工作人员张剑说。

“项目建设需要的,就是我们马上要做的。指挥部办公室成员集中办公以来,为抢抓施工黄金期,放弃休息时间,发扬团结奋斗、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加班加点、靠前服务、强化保障,助力项目建设抢工期、赶进度。”平漯周高铁漯河段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综合协调处工作人员师军锋表示。

从平漯周高铁漯河西站地基处理试验段开工、舞阳段湛叶舞特大桥跨越澧河节点工程实质性开工,到施工便道投入使用、节点工程开工建设,再到平漯周高铁站前四标舞阳制梁场首孔箱梁成功浇筑,以及下一阶段各项施工建设任务全面铺开,平漯周高铁漯河段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围绕征地拆迁、迁改改移、正线建设等工作任务,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按照省定时间节点,积极配合、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解决难题,强力推进平漯周高铁项目各项工作。

服务保障工作做得如何?施工方体会深刻。“项目建设能够快速推进,得益于市、县两级的贴心服务。市、县领导经常来项目现场观摩调研,多措并举出实招,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和资金成本。”张朝荣说。

逐光而行,行将致远。展板上标定的项目建设成效单,背后是严实精细的工作和强大的作风保障。平漯周高铁漯河段项目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高效推进项目各项建设任务,重点体现在三个“高”上:高效率推进,全力以赴加快项目进度,推动项目早建成、早运营、早见效;高水平服务,全力以赴强化项目保障,用心用力做好土地、资金、政策支持保障等工作,为项目顺利实施创造良好条件;高标准建设,全力以赴提升项目质量,着力打造精品工程、民心工程、示范工程,为加快平漯周高铁项目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平漯周高铁漯河段项目先行开工点建设成为“开路先锋”,起了一个好头,沙澧黄金十字形高铁正加快形成。在央企铁军和我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广大建设者正加快铺就沙澧未来的快车道、幸福路,为“三城”建设贡献高铁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漯河实践添砖加瓦,为中原崛起全面赋能。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