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全义 见习记者 李慧莹
岳飞(1103年—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著名军事家、战略家、诗人。因军功,从承信郎起步,逐渐擢升为秉义郎、修武郎、武经郎、留守司统制、英州刺史等。后不断授职,任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河南、河北诸路招讨使等。班师后授枢密副使。封爵位为公。赠太师。谥号“忠武”,追封鄂王。
岳飞一生四次北伐,遇害时年仅39岁,但他忠心爱国,一心为民;智勇双全,治军严谨;事亲至孝,齐家有方;严以律己,清正廉洁等精神成为中华儿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典范。《宋史》论曰:“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
鞠躬尽瘁 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是岳飞精神的核心。
岳飞少年时便很有气节抱负,性情深沉淳厚,寡言少语,家庭贫寒而用心读书,尤其喜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书。岳飞天生力气大,不到二十岁时就能拉动三百斤的强弓、八石的劲弩。曾向周同学习射箭,尽得周同射箭技术,能够左右开弓。
北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岳飞应征入伍。康王赵构至相州,岳飞受命招讨贼寇吉倩,吉倩率众三百八十人投降,岳飞因功被封为承信郎。
北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康王赵构于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即“建炎元年”)。岳飞上书数千言,大概意思是说:“陛下已登皇位,社稷有主,加上勤王的军队日益集聚,足以打破敌人奸谋。而敌人又以为我方一向软弱,应该乘金轻敌懈怠之时出兵击之。黄潜善、汪伯彦之辈不能秉承陛下旨意,图谋恢复故土,而是劝陛下不断南逃,恐有负中原父老厚望。臣希望陛下乘敌巢穴未稳固之机,率大军北渡(黄河),这样将士振奋,士气高昂,中原失地可一举恢复。”上书之后,岳飞因越职言事被剥夺官位,赶出军队。但足以可见,岳飞一心想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随后,岳飞投奔河北招讨使张所,补为修武郎、武经郎。岳飞随从王彦渡河,同金军战于太行山,俘虏金将拓跋耶乌,刺死金将黑风大王,敌大败而逃。
建炎二年(1128年),岳飞与金军战于胙城、黑龙潭、汜水关、竹芦渡,均获大胜。
建炎三年(1129年),岳飞打败寇贼王善、曹成、孔彦舟;又在东明活捉贼首杜叔五、孙海。王善围攻陈州,岳飞与其战于清河,擒获其将领孙胜、孙清。金兀术向杭州进军,岳飞率部在广德境内截击,六战皆胜。
建炎四年(1130年),金军再次进攻常州,岳飞四战皆胜;尾追金军到镇江东,又获得胜利;战于清水亭,又获得大胜。金兀术进军建康,岳飞在牛头山下设伏大败敌军。金兀术驻扎在龙湾,岳飞率军赶至新城,大破金军。金兀术逃奔淮西,岳飞收复建康。岳飞上奏说:“建康是要害之地,应派军队固守,还须增兵守卫淮河,以保护腹心地区。”皇帝嘉许采纳。
随后几年,岳飞讨戚方,伐李成,降张用,破曹成,平虔州,均取得大捷。
绍兴三年(1133年)秋,岳飞入朝觐见宋高宗,高宗亲自书写“精忠岳飞”四字,制成旗帜赐给他。绍兴四年(1134年),金兀术和刘豫合兵包围庐州,岳飞率部前往解围,打出“岳”字旗和“精忠”旗,金兵一战即溃,庐州平定。
绍兴七年(1137年),岳飞朝见高宗,高宗问道:“你得到良马没有?”岳飞进行了一番历史上著名的“良马对”,得到高宗称赞。高宗把王德、郦琼的部队隶属岳飞指挥,诏令晓谕王德等人说:“听飞号令,如朕亲行。”
岳飞多次与高宗谈论收复中原的方略。高宗说:“有你这样的大臣,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进退的时机,由你把握,我不从中干预。”又把岳飞召到寝宫对他说:“中兴宋朝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
绍兴九年(1139年),由于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失地,朝廷大赦。岳飞上表感谢,表中包含着不应与金议和的意思,其中有“燕云之地唾手可复,雪耻复仇报效国家”等语。
绍兴十年(1140年),金军分四路进犯南宋,刘锜告急,朝廷命令岳飞迅速援助。高宗赐给岳飞亲笔信说:“同金军作战的计划安排,全部委托给你处置,我不从朝廷进行遥控。”大军即将出发时,岳飞秘奏说:“首先确立国家的根本(册立太子)以安定人心,不能让这个位置长期空缺,以表示没有忘记复仇雪耻的决心。”高宗得对他的忠心大大褒奖。在郾城大战中,岳飞以少胜多,载入史册。朱仙镇大捷后,岳飞大喜,告诉将士们:“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后连接十二道金字牌,奉召班师。岳飞愤惋泣下:“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班师后,岳飞请求解除自己的兵权,朝廷不许。
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军再次分路渡过淮河南侵。高宗前后写了十七封信催促岳飞支援庐州。当时岳飞正患风寒咳嗽,竭力支撑病体行动。他上奏:“我军如果直捣敌人空虚地区,势必能获得胜利,如果由于敌人正在附近,没有工夫图谋远方,我请求亲自到蕲州、黄州,以商议进攻退敌事宜。”高宗十分高兴,赐给岳飞书信说:“卿苦寒疾,乃为朕行,国尔忘身,谁如卿者?”岳飞大军进至庐州,金军望风而逃。
岳飞遭陷害时,秦桧派遣使者逮捕岳飞父子,以证实张宪谋反的事情。使者来到时,岳飞大笑说:“皇天后土,可表此心。”秦桧起初命令何铸审讯岳飞,岳飞撕开衣服把脊背给何铸看,上面有“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深入肤理。
“精忠岳飞”是宋高宗对岳飞的褒奖,“尽忠报国”则是岳飞发自内心的爱国情怀。两者虽然角度不同,但是内涵一致,都是“竭尽忠诚、报效国家”之意,为了国家舍生取义、奉献自己的生命。后人把二者合在一起称为“精忠报国”。从练武从军、上书谏言到请缨杀敌,岳飞的一生为的是实现“还我河山”的鸿鹄之志。岳飞真正做到了精忠报国,其报国之心日月可鉴。
岳飞一心报效国家,心系百姓安危。绍兴三年(1133年)春,岳飞奉旨到虔州平寇。因为隆佑太后曾在此受到过惊吓,高宗密令岳飞占领虔州城后屠尽城中民众。岳飞请求诛杀首恶而赦免胁从,高宗不许;岳飞再三恳求,高宗才下令赦免。城中百姓感激岳飞恩德,绘岳飞像供奉起来。绍兴十年(1140年)郾城大战后,岳飞奉召班师。当地民众拦住他的坐骑痛哭失声,诉说道:“我们头顶香盆、运送粮草以迎接官军,金人全都知道。相公一走,我们就会遭到报复。”岳飞悲痛泣下,取出诏旨对他们说:“我不能擅自留下。”哭声震撼原野,岳飞停留五天以等待百姓迁移,跟随他迁移到南方去的百姓多如集市上的人群,岳飞急忙上奏以汉水上流六个州府的空闲之地来安置他们。
智勇双全 军纪严明
“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岳飞智勇双全,多次扫平贼寇,不断打败强敌,大大小小的战斗一共有120多场,其中亲自出征取胜的有68场,派遣手下将领出征获胜的有58场。张俊曾经询问岳飞用兵的方法,岳飞回答说:“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
岳飞刚入伍就屡立战功,东京留守宗泽十分惊奇,说:“你的勇敢机智和才能武艺,即使是古代的良将也不过如此,但你喜好野战,却不是万全之计。”因此将作战阵图传授给岳飞。岳飞说:“摆好阵势再开战,这是用兵的一般法则;要把它运用得巧妙得当,全在于潜心思考,灵活多变。”宗泽听后深感有理。
岳飞投奔河北招讨使张所后,张所问道:“你能战过多少敌人?”岳飞回答说:“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谋,栾枝曳柴以败荆,莫敖采樵以致绞,皆谋定也。”(这两个典故如下:一是春秋时晋军将领栾枝的惑敌之计。他让士兵在战车的尾部绑上柴草,让马拉着往后跑假装败逃,地上尘土四起,受到迷惑的楚军将帅还以为晋军真的败退了,于是劲头十足地带领楚军进入了晋军的伏击圈。二是“城下之盟”的来历,出自《左传·桓公十二年》。公元前700年,楚国攻打绞国,把绞国都城的南门围得水泄不通。绞国兵士闭门不出。楚国大将屈瑕,官职名称叫莫敖,他听闻这种情况,对楚武王说:“绞国弱小,处理事情轻率而缺乏计谋,他们对樵夫不防备,何不利用这点取胜?”第二天,楚国派三十个士兵装扮成樵夫,在北城门外打柴。绞国的士兵看他们无楚军保护,立即出城把“樵夫”捕捉回去。过了一天,又有一群楚国士兵改扮的樵夫来打柴,绞
兵争先恐后出城捕捉“樵夫”。这时,埋伏在北门外的楚兵突然出击打垮了绞国军队。最终,绞国被迫在城下签订了屈辱和约。)张所惊叹道:“你不是一般行伍中人可比的。”
绍兴元年(1131年),张用侵犯江西。张用也是相州人,与岳飞是同乡,岳飞写信劝告他说:“我和你是同乡,以前的南薰门、铁路步之战,都是你所了解的。今天我在这里,你如果准备决一死战就请出来,不战就请投降。”张用接到岳飞的信后说:“果真是我的再生父母。”于是率众投降。建州贼寇范汝为攻陷邵武,江西安抚使李回急告岳飞分兵保卫建昌军及抚州,岳飞派人将“岳”字旗插在城门上,贼众望见,互相告诫不要侵犯。
绍兴二年(1132年),贼寇曹成率领部众十余万人占据道、贺两州。朝廷命岳飞招安曹成。曹成军听说岳飞将到,惊呼:“岳家军到了。”即刻分路逃跑。岳飞进入贺州境内,抓获曹成的间谍,捆绑在营帐下。岳飞走出营帐分配粮草,有关将官报告说:“粮食已用尽,怎么办?”岳飞假装说:“暂返军茶陵。”随即回头看到间谍,又装出因泄露机密而懊丧的神态,跺脚进入营帐,暗地里下令放间谍逃走。间谍回去告诉曹成,曹成闻讯大喜,准备第二天追击岳飞。岳飞却下令士兵连夜行动,天色未明,已到太平场,攻破曹成营寨。曹成又从桂岭设寨一直到北藏岭,接连控制隘要通道,亲自率领十多万人守卫蓬头岭。岳飞部仅用八千人,一鼓作气登上山岭,大破曹成。
绍兴五年(1135年),当时张浚以都督军事的身份到潭州,参政席益对张浚说,怀疑岳飞玩忽职守放纵贼寇,要把这些情况上报朝廷。张浚说:“岳飞是忠孝之人,用兵有深机,怎么能随便议论呢?”席益惭愧而止。
绍兴七年(1137年),岳飞侦知伪齐刘豫结好粘罕,而金兀术却厌恶刘豫,可以离间他们。恰好这时士兵捕到了金兀术的一名探子,岳飞假装责备他说:“你不是我军中的张斌吗?我以前派遣你到齐国去,约定引诱四太子金兀术来,但你去后不再回来。我再派人前去询问,齐国已答允我,今年冬天以联合进攻长江为借口,把四太子诱到清河。你所拿的书信竟没有送到,为什么要背叛我?”敌探不想被杀,便假装服罪。岳飞于是写了一封书信藏于蜡丸中,上面说明同刘豫合谋诛杀金兀术的事情,并对敌探说:“我今天饶你不死。”又派他到伪齐去,询问用兵的日期,割开敌探的大腿把蜡丸藏进去,告诫他不得泄露。敌探归去后,把蜡书交给金兀术。金兀术大吃一惊,迅速报告给金国皇帝,金于是废掉伪齐政权刘豫。
在建炎三年(1129年),寇贼王善、曹成、孔彦舟等人集众五十万人,进攻南薰门。岳飞所部人马仅有八百,众人都恐惧难以抵挡,岳飞说:“我可以为诸位击败敌人。”于是左手挟弓,右手运矛,横冲敌阵,敌人大乱,大败而散。
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军侵犯南宋。七月,获悉岳飞率轻骑驻郾城,金兀术领兵抄近路奔袭。初八日,岳飞遣岳云领骑兵直贯敌阵,并对他说:“不胜,先斩汝!”鏖战数十合,贼尸布野,得马数百匹。杨再兴以单骑入其军,擒兀术不获,手杀数百人而还。此役,岳飞大破“拐子马”和“铁浮屠”。金兀术大恸曰:“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初十日,岳飞与金兀术战于郾城北五里店。望见敌后黄尘蔽天,众将士欲退却,飞曰:“不可,尔等封侯取赏之机,正在此举!”自以四十骑驰出,都训练霍坚者扣马谏曰:“相公为国重臣,安危所系,奈何轻敌!”飞鞭坚手,麾之曰:“非尔所知!”乃突战贼阵前,左右驰射,士气增倍,无不一当百,呼声动地,一鼓败之。十三日,金兀术屯兵十二万于临颍县,杨再兴以三百骑至小商桥,骤与之战,杀虏二千余人。十四日,金兀术以兵十万、骑三万来攻打颍昌,岳云以骑兵八百挺前决战,杀死敌军五千余人,兀术遁去,副统军粘汗孛堇重伤,舆至汴京死。十八日,张宪之将徐庆、李山等复捷于临颍之东北,破其众六千,获马百匹,追奔十五里。郾城大捷后,岳飞追击金兀术至朱仙镇,岳飞以五百骑大破金兀术十万兵马,金兀术差点渡河北逃。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岳飞的军队之所以能征善战,屡胜不败,源于岳飞治军有方,军纪严明。有一名士卒拿了百姓的一缕丝麻捆扎刍草,被立即斩首示众。士兵夜间宿营,百姓打开屋门愿意让他们进屋休息,没有一个敢擅自进入。建炎三年(1129年),适逢杜充叛变降金之后,诸位将领多怂恿部下剽窃掠夺,只有岳飞所部秋毫无犯。驻军钟村时,军中没有粮饷,将士忍饥挨饿,也不敢骚扰百姓。绍兴三年(1133年)春天,朝廷召岳飞前往行在杭州。江西宣谕刘大中上奏说:“岳飞的部队军纪严明,当地百姓依赖他们得到安宁,现在赶往行在,恐怕盗贼会死灰复燃。”因此岳飞没有成行。第二年,岳飞率军收复邓州。高宗得知这一消息,高兴地说:“我早就听说岳飞行军纪律严明,没想到他也像这样善于攻战破敌。”
《宋史·岳飞传》大部分笔墨都在描写岳飞有勇有谋,智勇双全。他赏罚分明,纪律严整,以身作则,体恤下属,率领岳家军南征北战,驰骋沙场,立下赫赫战功,连金军都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事亲至孝 齐家有方
岳飞对母亲的孝顺,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
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觐见宋高宗,宋高宗封岳飞母亲为国夫人。岳飞十分孝顺,母亲留在河北老家时,岳飞派人寻访,迎接母亲南归。母亲长期生病,岳飞必定亲自调理药物。母亲去世后,岳飞连续三天滴水不沾。
岳珂在《鄂国金佗稡编》卷第十三《经进鄂王家集卷之四》“乞侍候亲疾札子”中记述了岳飞呈给宋高宗的奏札:“臣忽然呈上令人不安的恳求,冒渎圣听。微臣愚笨戆直,出身卑微,投身军旅,最初并没有任何人的举荐,唯独倚赖圣上的眷顾,就算捐躯殒命,也不足以报答如此恩遇的丝毫,思报之心,无有穷尽。臣近来奉命收复襄汉,离家远行六月有余。臣的老母姚氏年近七十,侵染疾病,连月未愈。近来又有腿脚疼痛的症状,行动艰难。臣没有其他兄弟可以同侍老母,以奉汤药。人子之心,实难安外。希望圣上体察臣的至诚之心,并不为了规避任何事,暂且允许臣告假,以尽孝心侍奉母亲。我将本军人马,权且暂令统制官王贵、张宪主管。待臣的老母稍为安好,臣依旧管干职事,恭听驱策,结草衔环,誓图报效。冒犯了圣上的雷霆之威,臣不胜战惧激切之至。当否,请示。”
绍兴六年(1136年),朝廷命令岳飞前往武昌调动军队。岳飞因母亲去世在家守丧,高宗降诏岳飞在守丧未满期时应召复职,岳飞护送母亲灵柩回庐山,接连上表请求守
满丧期,高宗不同意,多次下诏催促岳飞复职,于是岳飞回到军中。
岳珂在《鄂国金佗稡编》卷第十四《经进鄂王家集卷之五》“乞终制札子”中记述了岳飞的奏札:“臣本月十二日抵达江州瑞昌县地界,根据枢密院上奏的公文:‘查知岳飞丁母忧(遭遇母亲丧事),已择日降下制命起复(宋代官员有三年守父母丧丁忧之制,官员守丧期间须解除官职穿丧服。丧期未满,朝廷特诏复职者,称起复),因目前兵马无人掌管,且现下正筹谋兵渡长江,不可等待。奉圣旨,先行文下达,岳飞特旨起复,即日恢复主管兵马,措置边事,不得辞免。’臣一介孤贱之身,自幼丧父,教诲训导,皆是出自母亲。国家平定燕云之初,臣方在束发之年,投身军旅,誓期鞠躬尽瘁,不知有家。自从跟随陛下南渡黄河以来,而臣的母亲身陷河北,臣共派遣人十八次,方才将臣母寻回,得以逃脱虏祸,然而母亲惊悸过度,导致身患疾病,最终缠绵不愈。臣因为身服戎事,未尝有一日能服侍母亲左右,未尝有一日能亲自侍奉汤药。如今遭逢母亲去世的大难,悲痛哀苦,每每追忆怀念,就痛不欲生。陛下恩荣眷顾有加,即刻降命起复,在臣么微之身,臣固然深深感戴。然而臣思之再思,母亲在世时不能奉菽水之欢(哪怕生活清苦,也会尽心尽力侍奉父母),死后不能终衰绖之制(丧服),无颜面对,天地不容。且以孝移忠之论,事情有本末之分,若于内不能克尽事亲之道,于外岂有爱君之忠。臣已扶枢前来,欲在江州或者南康军地界安葬。伏望陛下怜悯臣这残破之躯,许臣终居丧之制。当否,请示。”随后,岳飞连上“乞终制第二札子”“乞终制第三札子”,奏请高宗同意其服满丧制。高宗没有同意岳飞的恳求,岳飞也不得不回到军中。
岳珂在《鄂国金佗稡编》卷第九《经进鄂王行实编年卷六》“遗事”中讲述了岳飞的孝心故事。岳飞天性至孝,自金人从北方入侵扰掠以来,岳母命他从戎报国,他不忍离开母亲,在母亲多次劝说下,不得已才去从军,走时留下妻子照顾母亲,自己跟从高宗皇帝渡过黄河南下。河北沦陷,故乡盗贼横行,岳飞与家中的音讯断绝。他日夜访求家人的下落,却数年没有音讯。偶然有人从岳母那里过来传话说:“你母亲让我传话:‘为我语五郎,勉事圣天子,无以老媪为念也。’”于是岳飞派人去迎回母亲,但由于有敌寇扰掠,故而往返十八次,才将她接来。岳飞见到母亲叩拜后喜极而泣,自责不孝。岳母身体有病,自从被接回来后,积久难治,岳飞虽因军务繁冗,军旅应酬没有空闲,但常在晚上抽空到母亲处,为她亲自尝药,侍奉她喝下。岳飞关心母亲使用的衣服器具,视燥湿寒暖天气变化而增减。家里人说话、咳嗽、行走都不能弄出声响,怕影响岳母休息。岳飞每次出征前,必严令家人勤谨地侍养岳母,稍有照顾不周的地方,就会从妻子开始责罚。岳母去世后,岳飞三天滴水不沾,每次都是恸哭如始,因悲痛过度差点自己背过气去。他亲自与岳云赤脚徒步抬着岳母的灵柩归葬庐山,不避道路泥泞积水,不畏天气盛暑闷热。诸将中有愿为代劳者,岳飞都谢绝了,路上的行人无不为之感动流泪。岳母下葬后,岳飞居庐守丧,朝夕痛哭。又为岳母刻像,晨昏定省亦如母亲生前一样。岳飞连连上表向圣上哀诉,想为母亲守丧三年。高宗三次下诏让岳飞起复,后又命监司、守臣前去相请,岳飞都不愿起复。后来圣上威胁要重罚这些官员,责成他们以死相请,岳飞才勉强奉诏,但三年丧满之前都没脱下丧服。
岳飞教子甚严,要求他们平日不得饮酒,学习之余,到菜园里劳动,并对他们说:“稼穑艰难,不可不知也。”岳飞的儿子岳云,十二岁就跟从张宪作战,多得其力,军中呼曰“赢官人”。岳飞每次征战都带他,数立奇功,却从来没为其报过军功。在颍昌大战时,岳云冲入敌阵,身受百余伤,铠甲战袍都被鲜血染成红色。后来朝廷多次擢升岳云,岳飞极力推辞。岳云与岳飞一同蒙冤被害,死时仅二十三岁。宋孝宗初时岳飞平反昭雪,岳云与岳飞同复原官,以礼祔葬,赠安远军承宣使。
严以律己 清正廉洁
岳飞忠心爱国,把恢复中原作为己任,情系百姓安危,从不考虑个人得失,不恋权势不贪财色,严以律己,清正廉洁,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绍兴七年(1137年),朝廷诏令岳飞到都督府同张浚商议军事。张浚对岳飞说:“王德为淮西军士众所敬服,我想任用他为都统,而让吕祉以都督府参谋的身份率领这支部队,你以为如何?”岳飞回答说:“王德同郦琼向来不相上下,一旦提拔王德位于郦琼之上,那么必然发生争执。不熟悉军队事务,恐怕不能让士众信服。”张浚说:“张宣抚这人怎么样?”岳飞回答说:“他为人残暴而缺乏智谋,尤其为郦琼所不服。”张浚又问:“那么杨沂中又怎么样?”岳飞回答说:“杨沂中与王德差不多,又怎能统驭这支军队?”张浚不高兴地说:“我就知道非你不可。”岳飞说:“都督郑重其事地征求我的意见,我不敢不全部说出愚见,哪里是想得到这支兵马的指挥权呢?”当天便上奏请求解除兵权,让张宪代理指挥军队,自己步行归去,在母亲墓旁搭建一座小屋,守孝服丧。
郾城大战班师后,秦桧暗示万俟卨弹劾岳飞,又指示御史何铸、侍御史罗汝楫接连上章弹劾,大概意思是说:“今年春天金军进攻淮西,岳飞进军至舒州、蕲州而不再前进,近来他和张俊在淮河一带视察军队,又打算放弃山阳而不加防守。”岳飞多次请求罢免自己的枢密副使职务,不久又交还两镇节度使的官位。
岳飞功成不居,每次朝廷加官晋爵,必辞谢说:“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凡是朝廷的封赏犒劳,都分给部下将士,不拿一丝一毫。襄阳之战,宋高宗诏令刘光世为后援,六郡已经收复,刘光世才率军赶到,岳飞上奏先犒赏刘光世的部队。士卒有病,岳飞亲自调药;将领们远征,派妻子到他们家中慰问;将士战死,岳飞悲痛流泪抚育他们的遗孤,或让儿子娶阵亡将士的女儿为妻。
当初,高宗下令为岳飞营造府第,岳飞辞谢说:“敌未灭,何以家为?”岳飞家中没有姬妾侍奉。吴玠一向佩服岳飞,愿意同他结交,送给岳飞一名漂亮女子。岳飞说:“圣上早起晚睡,日夜忧虑,岂是大将安逸取乐之时?”推辞不受,吴玠更加敬服。岳飞年轻时能喝酒,高宗告诫他说:“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岳飞从此戒酒不喝。
岳飞喜爱贤能,礼遇士人,阅览经书史籍,歌唱雅词,投壶为乐,谨恭风雅像个读书的人。岳飞本身也是一位诗人,尤其他写的《满江红·怒发冲冠》,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忧国忧民的忠臣义士形象,正是他本人决心抵御外辱,收复大宋山河的内心真实写照,展现了他满腔热血、铁骨铮铮戎马一生的形象。全词情调激昂,显示出一种充盈天地间的浩然正气和雄壮的英雄气概,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奋发图强的精神,激励过无数中华儿女,在民族存亡时刻抛头颅洒热血,在祖国危急时刻甘愿以身许国、为国捐躯的慷慨壮烈。
岳飞鞠躬尽瘁为国为民,精忠报国名垂青史。曾有人问岳飞,天下何时太平,他回答:“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宋孝宗淳熙四年,赐岳飞谥号“武穆”;宋理宗宝庆元年,赐谥号“忠武”(“危身奉上”曰“忠”,“克定祸乱”曰“武”,诸葛亮和郭子仪都谥为“忠武”),意即岳飞功劳堪比诸葛亮志兴汉室、郭子仪光复唐都。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岳飞精神内涵丰富。岳飞故事就是一部生动、鲜活、深刻的爱国主义素材。岳飞在沙澧大地上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存和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讲好岳飞故事,弘扬岳飞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根本上丰富精神滋养,以文化人、以文润城、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为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漯河实践提供强大精神动力。